2020/1/14

D111 老鷹想飛- 委身山林的生態傳教士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111:108/1/14
距結束天數:254日


2015年,五年前,從荒野伙伴口中知道了這部影片,那年或許很忙,我沒有進電影院看。今天從圖書館中借了這部影片,先用氣炸鍋炸了天婦羅,烤了屬於自己口味的雞翅,配著丹麥皇家皮爾森啤酒欣賞著。

1992年,沈振中效法生態保育學家珍古德深入非洲叢林研究黑猩猩的精神,他自己訂下的「黑鳶二十年」計畫,以二十年時間,研究台灣老鷹的生態。他捐出財產和身體,並向自己立下誓言:「我宣布自己為土地國的一分子,將永不停止尊重土地國的其他分子,如土壤、水源及各種動物、植物……」。
我想起了最近才深度認識的一個人,巴克禮,他也是寫下了類似的誓言,他在十六歲時寫下獻身文。能這樣立約的人有多大的情操?而這兩個人,我依悉看到了兩者的相似之處。都是捨已,都是大愛。

因為它在空中飛行時有如風箏一般,所以中文正式名稱叫「鳶」。老鷹的英文俗稱Black Kite,不正是「黑色的風箏」嗎?曾在文章中讀到台灣俗諺說:「風吹(風箏)斷了線,家伙(財產)去一半」,比喻人的希望落空。如果台灣老鷹消失,是不是表示台灣的生態環境也毀了大半?原來黑鳶是森林與都市的串聯者,與其他鷹不同,他能和人群能很近的生活,近到一同生活,相互依存。里山精神不就是如此,里山是人類和森林的橋樑,里山與黑鳶都一樣,都是自然界與人類間的灰階,這灰階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環境警訊的指標。

是種提醒,讓人們道離自然有多遠了, 台灣和其他國家很不一樣,我們居住的環境喜歡和自然直接一刀兩斷的切開,但又弔詭地想從自然界得到一些利益, 又想要 自然的食物,但是卻不想要有老鼠、老鷹、昆蟲一起存在著,或許就是這種的不一致性,讓老鷹這個重要的橋樑斷鏈,讓自然與人們愈來愈遠。

這是一部好片,有好的人物特質,有好的影響力。
沈老師,真是委身山林的生態傳教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