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個人的價值—物質社會的價值

個人的價值—物質社會的價值 
2014/09/12  第三週週記

中午用餐的時候,許多老師談論著即將上市的iphone6,二位女老師談論著這手機有多好,有多麼無法取代,許多英文的學習軟體只有apple系統能用,若是沒有買就無法學好英文,若是沒有買很多軟體都不能用。結論好像沒有買的話,人生就要一片愁雲慘霧,兩個人失去理性的樣子和我家四歲的女兒沒有兩樣。
想問各位的是,人是否開心,是誰決定的?手機的價值是誰認定的?是誰在使用這手機?是誰在過你的人生?
如果這些答案都是「YOU」……….我們才能開始知道,你能決定很多事
當你認為你一定要由某些物品或某些人來彰顯自己的價值時,你是無助的。我的一切都只能由外在物質來肯定自我,只能由別人的嘴裡來肯定自己,當你把所有的快樂、愉悅的權力交出去的時候,你只留下可悲與自憐。
與商品價值相較之下,唯有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才是歷久不衰,不假外力,不假物質。
還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不丹」,它是世界上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他們雖然很貧窮,但是豐沛的自然環境,與自得其樂的特性,讓他們自給自足,沒有太多煩惱。數年後,看到了另一則新聞,不丹因為開放觀光,許多人開始有了觀光收入,有了錢,不丹的居民開始不快樂了,開始互相競爭,為了名與利失去了最原始的快樂........。怎麼了?我們不該追求物質生活嗎?跟著大眾追求了物質生活真的不會快樂?還是我們要先搞清楚我們為何要追求,追逐的人生只是為了填滿心中的哪些空缺?
仔細回頭看,很多東西真的必要嗎?購買,只是為了滿足什麼?當我們完成了購買的行為後,我能快樂多了久?從這些物質中得到是什麼?當我們成為會思考的人時,開始檢視自己的行為後,我們則開始與他人不同。購買東西的慾望不是錯。但是若能更進一步,能夠在購買行為之中去看清楚購買的理由和原因,能夠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快樂,知道我們每一個行為的內涵這才是重點。
藉由這一個影片,下回我們買東西時,回來看每一次的購買行為,再由這些情感的糾纏中,我們更認識自己,我們從源頭瞭解自己後,外在的行為自然不會與內心衝突了,買不買都一樣快樂了。
                                       導師:李宛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