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24

看來我們都會很好死



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看自己,能再去進修,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藉由課程延伸的閱讀,看到的生命更多元的樣態,下雨天,外頭豪雨特報,讀了托爾斯泰著名的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 寫實的描述在死亡的抗拒及最終接受的過程,不只自己,還有身邊人的小劇場。

就像海德格所說的「向死存在」, 大部份的人從來不顧自己的生死問題,忽略了練習生死的終極關懷,又活得很吊詭,活得好像不會死亡一般。而本來一個人不就是一直活著朝向死亡嗎?回到了禪宗馬祖道一禪師所說的:「平常心是道」, 原來最單純平凡的才是真實的一切。

接受吧!就像是自己常掛在嘴上的「都好」, 按照傅偉勳老師 的說明,可以分為四大類:

1. 不接受地被迫接受
2.莫名所以無可奈何地被動接受
3. 自然而然平安自在地接受
4. 基於宗教性或高度精神性地正面接受

或許經由練習,能夠早點有高度精神的正面接受接受,接受一切發生的事情,臣服於老天安排 ,這種超脫與被迫強迫的接受,多了一點希望多了一點光明,多了一點遊戲心。

許多無神論的末期患者,不談上帝,但充滿人類的愛、宇宙的愛,這種高度的精神或者哲理性生死智慧的儒家、到道家、禪宗..等,在最後關頭表現出來的死亡尊嚴,不亞於具有堅固不拔的宗教信仰的病人, 這些都體現本人真實的內在宗教性或者精神心性,或許這一方面的啟迪,是人類很重要的方向。

這樣看來我們都會很好死, 因為我們都在死亡來臨之前 ,思考生死的問題。



201808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