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9

該有偏見就偏見,該有包容就包容

在網路上找了一下維基百科中「偏見」的定義。「偏見」指的是不給別人以公正的考查便貿然作出判斷。這種判斷沒有任何證據,只憑先入為主的成見而然。

利用這次學分班作業的機會,檢視一下屬於自己的偏見,這兩個字在腦子中繞了一個多月,也和老婆請教,由她的角度來看,我的身上常出現什麼偏見。她回答說:「自以為是、無可救藥的自戀、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對我而言,她的答案100%都是負面的。想不到,結果是那麼讓人沮喪,原來自己是如此的不堪,原來自己是這樣的可惡。

但是,我相信,老婆對於我的批評一定也是屬於「偏見」,任何言論一定都是偏見,我也試圖闡釋屬於自己的認知偏見,兩種完全不同面向的偏見,也讓這「偏見」這兩字洗脫汙名。

一、 如果人沒有偏見那如何選擇面對面前的一切?
愛情,本身就是種偏見。擇偶期時出現的女性有這麼多,我們因為自己的偏見而開始進行分類,這是「良家婦女型」、「可愛型」、「兇猛型」、「溫柔型」、「血拚型」....。如果不是偏見,若經過公正的考查與判斷,如果沒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我如何會選擇「兇猛型」?所以在某些時候偏見是好的。

偏見是存在於自己原本的價值觀中,而這些價值觀也引導我們往自己認同的方向前去,「認真讀書會有好的未來」,這價值觀在與我們不同想法的人眼中應該也是種偏見,而這偏見才不至於讓我在求學過程中還算努力。而這時候,偏見還是好的。


二、發現自己的偏見,進而學會包容
「偏見是無知的產物」-威·赫茲里特。當我們自己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被打破了,那就是我們開始思考的時候。也是因為這樣才有機會從無知中走出。從自己的教學現場來看,年輕時見到懶散沒有上進心的學生,自己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看到不負責任的學生,心中總是恨鐵不成鋼地對他們發飆,我貿然地作出了判斷,這就是不好的學生,這都是他們自律不佳所引起的,這些都是他們不夠努力。我錯誤的認為學生應該有選擇權,應該有選擇變好的能力。這種偏見,是不好的。

當開始學會關懷學生時,走進學生的心時,發現以前的認知是有多麼可笑,家庭背景造就這樣的孩子,親子關係讓學生成為這個模樣,只有知道自己存在著偏見時,才開始學會「包容」。當開始了包容,才有機會改說進學生的心坎中,才有可能產生改變。


偏見,讓自己在決定與判斷時,能快速而不用太燒腦,偏見卻也在這樣快速中而忘了包容,忽略有其他等同的意見與看法。將「人是有偏見」放在心中,用這樣的視野去看世界,讓自己的想慢一點,思緒在腦子中多繞一會兒,氣度自然不同,作為自然成熟。

該有偏見就偏見,該有包容就包容,打完收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