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閱後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閱後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6/3

D251 活出意義來: 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你找到你生命的意義了嗎?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251:108/6/3
距結束天數:114日


你找到你生命的意義了嗎?
看了「活出意義來: 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這本書之前,就和同事們聊著意義治療的種種。弗蘭克提到的三個發現生命的途徑:「創造價值、經驗價值、態度價值」,也被我們在茶桌上討論了幾個回合。

而發現生命其實就在找出生命的價值,而唯有找出其中的價值,才會努力地活著,才不會行屍走肉般。

當然,老天爺一直沒有讓我們好過。叔本華:「人類注定永遠在兩極之間游移:不是災難疾病,就是無聊厭煩。」在這兩種避無可避的現實中,只有承受得住煎熬的人,才算參透為何而活。


作者體悟到了一個道理,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外在條件再怎樣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

在刺激與回應當中,我們無法左右命運藍圖中的「刺激方」,但我們能決定屬於自己能掌控的「反應方」。而這幾週以來,我一直在想著這個問題,我居然愈來愈相信宿命論。命運有其軌道,難有人逆天而行,少有人違道而活。我的宿命論是屬於樂觀的宿命論(不是悲觀無助且無奈的),這種宿命悲與作者所提的也有幾分相似。

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前言就提到"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 ."長程馬拉松,痛苦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否為此難過,可以自行決定。


意義治療學的基本信條之一即是:人主要的關心並不在於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義。接下來要問的是,如何找到?沒有在困境中,你會想找?

看到快樂的人,千萬別問他生命的意義。
看到困頓的人,逼問他,藉此,他可能悟道。






2016/3/16

「單車失竊記」 心札

去年老婆單車環島,我開著車當補給,路程中,和一位久未聯絡的老朋友接上線,我們都愛看書,也聊了幾位共同喜愛的作者。聊到了吳明益,我分享了之前寫下的心得,他也說了他的想法。那朋友正在讀「單車失竊記」,我心中記下了那書,但也忘了那書,只記得那天蘇花公路旁的景色好美,天好藍。

該記得的,總會在適當的時候讓你記起來。
上週,誠品書局中,讓我想起了這本書。

讀到好書總是急著想吞噬每個文字,也當在到了最後一章才驚覺已到末了,那意猶未盡的不甘就又會再襲捲而上,而當然趁著此時寫下尚存的書本回憶也是最恰當的。

單車,只是文中的主軸,但要說的重點其實是人。

只有車的存在,就不會有故事,沒有了故事,就失去了讓人想熬夜讀完的衝動。

「正常人」不會抱著單車的百科全書徹夜不眠,但正常人可能會抱著這本書捨不得睡。

這樣又落入了二元對立,也或許我才是另一種不正常的人。


好多的故事繞在一起,或疏或密,被餵養得有點撐時,馬上換場換角。就像是餵小孩一樣,一不小心就把一整碗的飯都吃完了,而我也不小心把書看完了。

其實不單只有單車、有蝴蝶(之前他的作品蝶道也讓人感動到翻過去)、大象、猩猩、原住民,更有台灣、日本、中國的史料。都讓狹隘視野的我,再開了好多窗。(只不過用平版看,讓我的視力又退化了一點)


資料夠多,就能串起一些故事,想像力夠精采,就能架構出動人的畫面。
最近取得了一些舊資料,妄想著能想篇小說,讀著讀著,想才知自己手邊的資料是多麼薄弱,根本無法撐起整個劇碼。

感謝好書,感謝身邊每一份讓人視為「細小而巨大」的事物。下回我騎上我的單車,一定又會多點什麼了。



2014/7/17

甘地傳 心札

甘地,課本上出現過的人,對於這種偉人我們總是知道個大概,或是用一兩句話來總結他們的人生,『非暴力合平抗爭取』,這是我對所有的了解....。

網路科技再加上漫長的暑假,讓我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怎麼樣的人生發展,才會有如此堅強的意志,怎麼樣的時勢,才能有如此的英雄?若是面對不是大英國協這較艱教養的國度,殖民者若是流氓味十足的暴政,如此非暴力理性的抗爭有用?這些問題在我腦子裡來回多次。

翁山蘇姬,另一位讓人動容的非暴力的抗爭者,一樣是許多人的退隨者,但面對軍閥,能使上多少力?兩個人若都少了國外媒體的力量,結果又會如何?

少了國際的視野,少了國外的友人.....民族主義的力道強度又如何?孫中山先生如此、甘地如此、翁山蘇姬不是也一樣?

印度上億的人口,上萬種意見,卻由一種悲憫且壯烈的情懷讓人跟隨與依靠,這種沉默而堅毅的勇氣,又將讓我多日情緒激蕩。

2013/9/25

公東的教堂 心札 -- 執教鞭者的自我對話


撲簌簌地,怎麼也抑不住眼裡的淚水,看完這本書,一頁一頁,一個個神父的故事,在台灣演出一幕幕精彩動人的人生戲碼,短暫的人生居然能這般地發光發熱,也那麼地謙樸。


一輩子,我們只有這一輩子,放下所有的一切到異鄉,投身所有的氣力,只為了讓當地的人有更好的生活。我非聖人,也無從揣測其神聖的負擔。
我是職業類科的老師,我能教學生什麼?我自已能帶給學生什麼?我夠不夠格來引導學生?我能不能讓學生做出有價值的產品?能不能有思維的能力?能不能.....能不能.....

無數的問題再次在我腦子中,就像是我第一次教學時一樣,我問我自己的話.......


這是本好書,下次走訪東海岸,我會到這些地方走走.....

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The Chapel of Kung-Tung: An Education Legend in the Coastal Range of Taiwan




2013/9/23

尋熊記 尋熊尋心

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編/著者:黃美秀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9573269977



去年,在公視節目上,曾看過這位神奇的女生,原來有位願意付出青春、生命的人。原來台灣重要的哺乳類動物中的指標--台灣黑熊有這麼大的種族消失危機。
書中的文字躍於腦中,僅一晚,我啃下大半的文字,三更夜半,我不忍入眠,就這樣,此書竟食之有味,嚼 而起勁。


去年四月,曾走過瓦拉米步道,在那兒也曾見過「有熊出沒」的立牌,在步道佇足的我,僅會心微笑,原來,這不是開玩笑,瓦拉米步道至大分之間是目前黑熊的觀察地。原來我也曾與黑熊那麼近。
書中描出山中活動的細節,自然與原住民的大智慧,細細涓涓地詳實記錄其心境,自我的對話成了自我的救贖,救了不只是自己未定的性情,堅定了自己的步伐。
感謝有如此美的文字,感謝有這樣的人,感謝上蒼庇佑台灣的生靈。
別再管熊貓了,我們有一群斷掌的黑熊等我們去關心。



2013/2/12

水晶體後心中的美

蝶道  閱讀心札

圖片

夢與醒之間,與作者對話了,更與寫序的名人聊上了一會兒......

當然聊的內容不外乎是失去知覺前進入腦子的文字篇幅。而現在腦子中流淌的血液,洫流與跳動則是目前唯一清楚可覺的部份。

以為,自然觀察就是如同動植物學家的筆記,詳實地對自然與土地留下記錄,不偏不倚,更不能加上任何情緒與看法,否則就視之為矯情。這樣有點殘酷,文字就歸文字,觀察就歸觀察,但這樣壁壘分明的方式對待生命,或許太過一板一眼。

待閱數章後,原來有人用這種方式來看世界,更對這樣的視野與陳述方法感動驚訝。如此眼不再是眼,而耳也不再是耳,更重要的是,它們互為它用。

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原來這些佛教字眼的字可以拿來當作生態筆記的章節

如同作者所提的:「在自然中行走,我無法關閉既清淨亦雜亂的六識。生命是種聯覺,不單獨運行。」我們僅能以此為心,細待生命一切的美好!

下午斜張橋後的夕陽,映在我的水晶體後,構出的美仍在我心中!

2013/2/11

小獵犬號航海記 閱讀心札

小獵犬號航海記

image



達爾文,一個遙遠又熟悉的人,跟著他,我開始了這趟旅程,
原來有這麼有名的這趟行程,一直以來在圖書館中常看到這本書,但一直就沒有好好翻翻它,利用年假,把這書上下兩冊好好讀讀。
就如同導讀的文章中所述,中國的歷史旅遊多半是帶回知識與文化,用來改變自己,帶西方的文化就較為不同。一直要等到何時才能平等對待,才能讓文化與文化間平和的交流?

或許達爾文沒有這趟旅程,就沒有後來的這些成就,而這不就是人們必要的養份嗎?吸夠了 養份才有可能在某一天閃出火光。

思考著,我應該多多些記錄,多一點景點的記錄,甚至於是要多一點生態的筆記,多寫才能多留一點記錄。

我達當沒有機會成為生態學家,但幾年後回來再讀都是很美的記錄

2013/2/2

殺死我們的是今日的冷漠

截錄於遠見雜誌2012年12月
1.史上蓋最久的核電廠
2.史上最貴的核電廠(1697億至3300億)
3.核四廠五年內淹了七次水
4.採購的管線日規管與美規管不符
5.核一至核三皆是標準廠,僅核四是舉世僅見的
6.統包改分包採購規格沒人
7.採購法限制時程   工序大亂
8.顧問公司解約,爛攤子台電被迫吸收
9.台電自行變更1563項設計
10.2010年主控室不斷電系統斷了電
11.火車頭已到高雄,車廂卻掉滿地
12.反核盛為公民運動
13.廢核導致缺電?反核團體: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