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人生旅程,都懷抱著不同的動機。年輕時,我們為了自己、朋友、戀人而出遊;如今,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孩子。
這次來到台中為了陪孩子參加營隊,卻意外得到一段慢下腳步的時光。
十五年前,台中對我來說,只是工作的中繼站,每週固定來、匆匆走,不曾駐足太久。這次,能放慢節奏,走進城市的縫隙,感受那不易察覺的人文體溫。
走了
第二市場:好吃的食物讓我恨不得變成牛,多出幾個胃。
第三市場:有趣的美容一條街,讓原本沒落的市場,也美了起來...。
還去了帝國製糖廠、東協廣場、青草街、林家花園、文化資產園區...。
但這篇主要來記錄東協廣場。
認識東協廣場,其實是讀了——胖胖樹的《熱帶雨林》。書中提到這裡是一個東南亞文化匯聚的場域,對味道、香料、kx化敏感的我,幾年前標記了這個地方。原來,在台灣也有像「中國城」那樣屬於異鄉人的文化聚落。
東協廣場的前身是日本時代興建的「第一市場」,1990年代改建為「第一廣場」。隨著時代變遷與商圈沒落,原本冷清的大樓,在2000年代後卻因為大量東南亞移工的到來而重獲新生。2010年,東南亞購物美食廣場成立,2016年正式更名為「東協廣場」。
對許多來自越南、泰國、印尼與菲律賓的移工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他們在這裡買得到家鄉的香料與零食,吃得到熟悉的河粉與椰奶雞,買得到紅毛丹,有台灣沒有的蔬菜,當然能說得上自己母語〈這很重要〉,看得見同鄉的臉孔——這些情緒的連結價值,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很多,只因為我們沒有陷入離鄉背困境中。
東協廣場位在台中火車站旁,交通便利,是移工們每週日最期待的聚點。每逢週末與發薪日,最多有上萬名移工從中台灣各地聚集於此。這不只是購物中心,更是一場跨國族、跨文化的社群共振。有選美比賽、歌唱比賽...精采 。
在國外,人都會需要安全感,我們希望別人有同情與共感,希望別人尊重我們的人種與文化?
在台灣呢?他們只要走出工地與照護的家庭,也會也是個完整的個體,在這兒他們也是主人,是和我們共同生活的台灣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