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逃避會讓你暫時感覺良好,但正確的作法是你要竭力與之對抗。
2020/6/11
D258 挑戰悖論-以「暴露法」取代逃避
儘管逃避會讓你暫時感覺良好,但正確的作法是你要竭力與之對抗。
2018/4/30
從「兩難」變成「二行」,如何安頓焦躁不安的小猴子?
2016/2/20
心笑了 小提琴(接受吧!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不接受」)
而自視甚高的大人們,卻沒有關心他內心的恐懼,只看到了她的不誠實。
疊高的期望壓垮了他想要表現的心,而我們都忘了,最初我們是希望他快樂,要開心。
2015/3/11
自我懷疑 -第九篇週記/我與學生的週記對談
人為何有這樣「讓人不舒服」的情緒?而小朋友有這個困擾嗎?我從我女兒身上觀察,她是會生氣的,對於事物任何人都各有好惡。常在與朋友聚餐的飯局中,女兒若覺得不耐煩,就會想盡辦法要讓我離開,最後她可能會生氣,最後也可能淚如雨下,她是有脾氣的,同學們應該都見識過我女兒失心瘋的樣子。但現階段的她不會「煩惱」。
她不會煩惱同學會不會和她交惡。(她的世界她就是王)
她不會煩惱今天把肉吐在地上老師會不會記恨。(我女兒不吃肉)
她不會煩惱今天K了同學,家長會不會找上門來。(她媽媽很怕去學校被投訴)
她不會煩惱這幅畫會不會畫得很醜。(她拿起顏料就有自信大筆揮毫)
她不會煩惱明天要上台跳舞會不會緊張。
………..
或許有人會反駁,小朋友本來就無憂無慮呀,長大自然就會煩惱的。我們都習慣「接受現況」而忘了去思考為何會有「現在的我」?當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而且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成了死局。你有想過?你也曾經是個孩童,那你為何變了。而我們所要探究的就是這個,我們為何變得凡事擔心、在意、悔恨、壓抑?
「自我懷疑」是這一次要和同學談的重點,而這也是所有人煩惱的重要因素。當你所有的行動都冠上了懷疑的時候,你是存在恐懼之中的。對於過去,你懷疑你是不是選對學校?是不是說錯話?是不是做錯事…。對於未來,你懷疑是不是有可能考上國立大學?有沒有可能把事做好?有沒有可能完成週記…。
對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是對是錯都是由我們自我認定的。有人回顧自己年少孟浪輕狂,有人悔恨看待,也有人慶幸那時讓他提早成長。有人面對家庭驟變,哭天喊地,咒罵上蒼,也有人感恩上天讓他提早體會人生。若你不再懷疑,你還會為了過去而煩惱?
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每個決定都是對的事。對於無法預期的未來,怎麼做都對,只是當我們是能覺察自己的心念時,我們更可以克服心中陰影,不再以逃避的方式來面對,什麼都是對的,只要你不再自我懷疑,你就會有動力,就會有信心。
我試著把「自我懷疑」反過來看,應當是「自我誠服」,當你知道你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會是對的,你不再遲疑,當你踏在自己價值完成的道路上,你知道你所有的一切都有意義。
看著我女兒,生下她這個決定是對的,不論一切一切。

2015/2/19
「與眾不同」的「勇敢」
這個年輕人總覺得有點眼熟,但說不上來,但他的故事吸引著我,談的就是「找到自己」,他勇敢地離開原來的職場,跳開許多人沒有勇氣離開的框架,三輪車,煮紅豆湯,環島....。看電視時想到了「棄業日記」這本書,想到了這些和我們差不多歲數的人,更讓我想起二年前公路車環島時差點爛掉的「該邊」,他居然三輪車環島,還要邊煮紅豆湯、邊「蒐集故事」、邊「成為故事」。投射效果下,當有人做了我不敢做的事,感情澎湃的我,當然潸然淚下。
大年初一,與每年會見面的國小同學約在他家聊天(這位同學很有內涵),一個衣著脫俗的「文青」出現眼前,同學介紹,這是他口中常提到的朋友-Duck,我依稀記得大學時好像有與他一同出遊或見面過。當同學再次介紹時,我才憶起,原來Duck就是慕紅豆的主人--唐大可。
聊天的過程中,對他這位常被提及但有點不熟的朋友,我們有了更多的互動。加了facebook,原來我們有十多位共同的好友,原來許多的想法如此接近,原來生命的體悟與價值觀是如此雷同。我們都三十五六歲了,這個世代的我們似乎都接近成熟,而看似成熟的思維中,有什麼接以傳承?有什麼可以分享?原來有一群人如此同質,原來殊途果真同歸。
回到家中,收到學生從國外寄回的明信片,正巧也談到相似的主題:「初衷」。
每個人都不同,但都相同地在這群體期望中成長,我們早就忘了如何開心,如何感動。幾歲才能開始做自己?幾歲才能找回初衷?在面對目前的教育現況下,如此保有自己對生命的熱情?而我們又該如何調整?這些有勇氣的人不是特例,大家都能走自己的路,沒有委屈,沒有屈服,只有全然的恣意而為,那多好。只要我們不怕混亂,只要我們不怕犯錯,只要我們知道拿掉限制,人就開始學會快樂。
無數的問題再腦子裡轉呀轉。我們找到了一些東西........好想讓更多人知道?
期待下次的合作。
ps.附上賣紅豆湯賣到上TED的檔案
初衷與環島分享紅豆湯計畫: 唐文正 at TEDxTainan
http://tedxtalks.ted.com/video/at-TEDxTainan-2
2015/1/2
我們不是來過「還好的人生」
2014/11/14
信念
2014/11/8
臉皮厚的fu真棒
『擴展意識、意念、感知、價值觀及脫離了自己的限制、脫離了窄化的觀念與教條..........就是精神成長的要件 』
原本的我活在限制的框架當中,沒有辦法活得輕鬆自在,原本活在別人給的,及自己要求的壓力中,但是當自己脫離了原來的教條、自己的限制及開始擴展不同的視野之後 ,發現,都是自己左右了內在情緒的波動,開始從心解決人生的所有問題。
臉度厚的fu真棒.....
隔了好久終於再當導師,可以與很多學生密切的互動,當然最重要的可以開始我期待許久的『心靈翻轉運動』,當導師很棒,可以在全校師生面前內褲外穿也很棒。冒險而且具創造力的人生本來就不應該有任何限制 謝謝這一群陪伴我在不同階段的夥伴們〈學生〉,一同加油。
仔細看照片...我的節奏完全沒跟上,太可愛了...
2014/10/6
我為什麼要和你一樣?
女兒...你愛爸爸嗎?
女兒說:『我最愛爸爸了,因為你都不像媽媽會亂生氣。爸爸很溫柔....』〈由此可勾勒出平日的家庭教育狀況...〉
『我為什麼要和你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要學別人』女兒的回答讓我無言。這不是我平日訓誡學生的話?
2014/9/27
2014/9/16
大戰兔崽子melody
不知道怎麼搞的,這隻長得像兔子的傢伙,在家中的身份地位突然提高,女兒幫他準備了枕頭,幫他蓋上棉被,還要哄她睡覺,居想還想再我們的床上幫他留一個位子。
本來我們加大的床睡三個人是綽綽有餘了,但是這傢伙,影響了我們的睡眠品質,那天晚上我對我女兒下了最後通牒,不是兔崽子地讓他睡床下,不然就是女兒要睡床下。
我天真的以為女兒會選擇平日對他最好的爸爸..........
那一天晚上女兒展現了女性外的光輝,他抱著他的玩偶在床底下睡了一個晚上,我輸了,輸給了一隻made in china的奇異娃娃。
那夜之後,房間裡的多添了標準配備----竹席
讓老爸睡................
2014/7/15
找根的孩子
你家附近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的地方?有哪些私房景點可以帶我們去?那些好吃的可以帶我們去吃?
這是我當老師之後,最常問學生的話。
但是通常得到的回答是:『我住的鄉鎮非常無聊』『我平常都往市區跑』『我有沒有交通工具』『我家沒有外食的習慣』『我的家鄉沒有景點』。
每次在聽到這些回答,我就覺得好可怕,可怕的是,這些小孩從小接受鄉土教育,對自己家鄉竟然還是無知與漠視。在接受了一年的餐旅教育之後,連自己家鄉的美也找不到,課程教育的內容給他什麼?
高中時候,一位年輕公民老師,在課堂上讓我們思考這個問題,十七年前,那課程的內容仍歷歷在目,只有讀書的我們,課本之外的知識一無所知,那個時代的政權之下根本沒有所謂的鄉土教材。我還記得同學回應老師的話:『我們家鄉什麼特色也沒有』....。高一那年我們開始了家鄉的尋根之旅,原來課本之外還有這麼多有趣的事。
十多年過去了,小孩還是一樣,鄉土的認知,土地的肯定,美感的養成,社區的連結,人與人的互動,教育改變的小孩多少。
我的家鄉是我的記憶連結,家鄉有許多的回憶,這裡有許多傳奇的故事,只出現過許多努力奮鬥的人們,我的家鄉有特別的農特產品....我的家鄉的絕對不是無聊平凡的小鎮,它承載著我們生命的源頭,不可取代。
有一天你會知道他的重要性,可以是等到你『垂垂老矣』,可以是『現在』,向google大神請教,你會發現你的家鄉多精彩,原本身邊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