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回到初愛而無待無爭

初為人父,捧著自己的孩子的當下,對著孩子呢喃:「只要健康就好了」。
初次戀愛,幻想著約會時,只要和對方牽著手就足夠了。
初為人師,手執教鞭,心裡面想著只要有學生教,一定有教無類。

那最初的愛是如此的純真,也近乎簡單,夫妻間沒有要求孰勝誰敗; 親子間沒有期待而產生隔閡,沒有因為爭出誰是誰非而面紅耳赤;師生間也沒有出於心計的攻防與對恃。

那到底是誰在搞鬼?把這個世界變成了這樣子?為什麼世界會被攪擾得汙濁不堪?

是待與爭。「待」是期待。「爭」是競爭。

STEP 1 「待」的粉墨登場

一切的開頭都是因為愛。但愛至濃時出現了「待」。那是一種期待,一種希望別人依著自己模式活的弔詭。在我期待中,孩子、夫妻、學生、朋友「應該」如何才是對的。因為自己原生家庭或過往的經驗產生的價值觀,開始了落入了自己與別人的期待。
EX.我希望你學鋼琴,因為這對你好;我希望你要認真,因為你應該要考上好學校.....


STEP 2 「爭」的華麗登台

「爭」的出現是讓事情更複雜了,尊嚴也進場來攪局,這些爭名、爭氣、爭權奪利又進到了每個人的關係中。
EX.隔壁小明考100,你考10分?隔壁老公五點下班,你幾點?


或許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依著脈絡順藤摸瓜。你到底在爭什麼?老子不是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再檢查一下你落入「自己」和「別人」的期待了嗎?


回到最初的愛那才會是「true愛」,最真切如心的「初愛」。


只要牽著手就滿足了,只要健康就夠了,只要...........只要放過自己與別人「無待」與「無爭」,很多事就有解了。

2018/11/25

銘謝賜票

最近可能是年紀大了,迷上了散步。在住家巷弄間挽著家人的手,逛著、走著……。
在散步時,有時試著玩著味覺、有時聽覺,不斷擴大自己想像力與觀察力。

今晚,觀察的對象是每戶人家窗口,每個窗內都是一個家庭,都是一種生活型態,都是一種不同的品味與修養。

我轉頭和女兒說,任何事細細看都能體悟,像前方辦喪事,也是很多能思考的!

女兒驚訝回答:『那掛紅燈籠與布條的,不是候選人被選中後的銘謝賜票的嗎?』

呆女兒:『那是有人被老天爺選中後的銘謝賜票啦。』

說真的,某種層面上來說,好像差不多。

在這紛亂人世間的我們,就好像在神射手后羿的弓箭射程中遊玩,只要活在這天地間,沒有一個角落是絕對安全、不會被射中的;若僥倖沒被射中,只能說是運氣好。但最終總要離開地球。  早晚被選中

ps.年紀大死亡,喪禮上都是紅紅粉粉的,當喜事辦。

2018/11/21

把生活過好的人才是超人

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面對,要處理,不只如此有些事甚至於要還要學著放下。能夠在經歷這一些大小瑣碎事情後,還能夠讓像『刀子一樣的心』不鈍掉那才是高手。
半天在家裡閉關 ,知道閉關之後不會突然間有什麼神奇的法力,閉關之後只會有更清楚的一面鏡子,一面能幫助自己看到身邊的所有事情,面對問題還是要靠自己解決,該做的事情也沒有人會幫你做。
但,那種清清楚楚的FU好棒。也更無所懼怕了,希望我能把生活過好。

無知與脆弱的人生

生命總是在三心兩意當作將自己心靈消耗殆盡,能內在遵循生命呼喊而出的勇氣屬於少見的人,但這種衝動卻是最珍貴的。
怕什麼做就對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可能還是會有躊躇不定的事,但是期待我自己,若是知覺到了就調整,若是發現了,就告訴自己,別把那把心中的刀弄鈍了。我們或許沒有自由意識,但我們永遠無法體驗另一個決定,永遠就只有一個選擇,反悔也不行。

2018/11/18

精采的天主與使徒-修女訪談記

年紀越大,越不喜歡聽一些冠冕堂皇、正經八百的場面話,但現實世界中會願意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夠自我坦露、自我剖析的人越來越聽不到、看不到。在與別人對談時若沒有把『真誠』擺出來,那如何吸引人,如何說服自己?但今天我見到了,見到了擺了滿滿『誠意』在我們面前的修女。

這位修女是很特別,她是幼兒園的園長,當然不是因為她是園長而有所特別,而是那股特別『精神力』,且請聽我娓娓道來。

與我們見面後,她以從容不迫的態度,引導我們到校園中走走看看,介紹蝴蝶園中蝴蝶種類, 細數家珍地說明了一種菜園中的植物,幼兒園中的一切都與他有關,真切地介紹他所有的一切,就像是閱兵般,一一校閱,那天然不作做的喜悅,一見面就讓人印象深刻。這一切都是她管理的王國, 他是愛作夢的園長,幼兒園依她的夢而建構著。

她似乎忘了我們要進行訪談?但看她神態自若地容,好像顯得我們的急促,修女笑著說:『你們給的題目我本來應該要整理過,但.....』,或許人生無需整理,只要寫實呈現就很精采。

修女好像用著語言,演譯著她的自傳, 一幕幕就這樣躍出。

從她媽媽信教開始,她的命運好像就和天主教綁在一起了,從他自己的求學過程,到高雄隱修院得到的啟發,在得到『聖召』後到香港進行修女課程訓練... 因為我們預期會有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的轉折,原本會以為他是生命中出現了冰山,觸了礁才有此動力,進而讓他對宗教產生了巨大的連結。但是想不到卻的這麼的平淡,平淡得出奇,怎麼這樣的人能有如此有力的精神力量?

從小他是一個得到眾人寵愛的人,身邊的所有人都很愛她,他竟然很簡單地只想把這一份愛,回饋回給社會的每一個人,他笑著說,自己什麼也不會,所以把自己奉獻出去最簡單了。但是我們都知道,將自己捐出去,這反而是最難的,正常的人都會想太多,也許也是因為想太多所以我們才很多事都做不成。

修女也是有內心的情感的,也是有對愛情有所渴望的,對於人際的互動也是有脆弱的 一面,當然面對物慾也曾內心軟弱,居然有修女會對初次面的我們沒有掩飾與保留。他自我揭露,在她面對恐懼、面對不安、面對小愛、面對虛榮感,這些神魔交鋒的過程,那場景輕輕帶過,卻是多少的心情糾葛。在這些試鍊後,他選擇了更廣闊的愛,一種對神的臣服及奉獻。而在面對一切究極的至高無上信仰,這些問題在她眼前,根本不是問題。

就像是這週「哲學與人生」課程中提到的,在塔爾的哈佛幸福課中,那種由『依賴型自尊』、『獨立型自尊』,一路到最高級的『非條件式自尊』的演化過程,所有的尊嚴已不用再由外在取得了,甚至於超越自己,達到了神性。

訪談快結束前,修女來了句ending slogan:『有天主在的地方就是天堂,拉著這天主就對了,因為到哪就都會是天堂。』

面對不同的宗教,我們有不同的主,我妄自地把『天主』換成『心安』,『心安的地方就是天堂』,我們一直以來都聽得到老天爺的聲音,但是通常沒有認真聆聽,又或者通常我們聽到了之後也不知道如何回應,或如何轉換成行動。那我們何來心安?

我們『聽』了一部精彩的電影,片中的主角從小到大、到老。雖是雲淡風輕的小品,卻由上天按排了這麼多值得深思的劇場轉換,讓我們散場時,還想再回頭去思索,再細細回味,這導演及演員果然厲害。

ps.
訪談結束,一上車,聽到耳邊傳來:『看到我神聖的使徒了吧, 精彩嗎?你也是我的使徒,每個人都是我的使徒,而你們都各自精采。』
我記得只有喝咖啡,原來咖啡也讓人醉。

2018/11/11

用生生不息來處理生死難題

中國人的生死觀:生生不息

生死態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最近讀到王邦雄的說法, 中國人是獨特的民族,將自己的生命寄託在新的下一代,而上一代的生命也由我們來承接, 如此一來何有死亡?完整的個體就在『祖先』和『祖孫』的接力之下完成, 那何來恐懼? 如果這樣角度來看,就清楚中國社會為什麼要努力留遺產給下一代了,這些血脈是我們的延伸,積累的資產是為了誰?最後為了自己,為了由自己而出的生命整體。

儒家世間是用生生不息來處理生死難題, 只要不斷的生,就不會有死的壓力。那你呢?

2018/11/3

補襯

補襯

今天談到的以『二元補襯』來取代『二元對立』,互為主角而沒有對錯與好壞。最近在聽紅樓夢的課程,很有趣,也在談這。

任何事物只有在系統整體中才能獲得意義,並把結構分析作為觀察、研究、分析事物和現象的思路方法,力圖發現事物背後的結構模式。

「作者已死」是羅蘭·巴特的著名口號。 作者對於作品的形成沒有太大的作用,是讀者的閱讀對於創造性文本的產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讀者在閱讀時應該採取一種「評註」的方法,去發現作品的新的意義,及形成一個新的創造性文本。

在讀小說如此...在讀人生這樣應該也是有趣

品味人生時應該採取『新註』的方法,來發現人生新的意義,成為新的人生觀。

別林斯基:「在論斷中必須避免各種極端。每一個極端是真實的,但僅僅是從事物中抽出的一個方面而已。只有包括事物各個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這種思想能夠掌握住自己,
不讓自己專門沉溺于某一個方面,但是能從它們具體的統一中看到它們全體。」

無論是聖賢或誰,這些接觸,互動過的人都成為幫助我們建立更完整資料庫的一部分,都是我們貴人.......讀這人生小說的人,才是有解釋權的人,有人就不想以貴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