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走讀麻豆

廢墟是建築華麗的卸任,

頹圮是事物完美的歸宿。

電姬戲院前,侯孝賢拍攝一鏡到底的短片, 由繁華至荒頹只在一瞬間,沒錯,是上天的一瞬間。

林家古厝如是、王家老宅亦同、水堀頭、首府大學亦復如是。

短片的背景音樂猶在:「真,真,真快樂」。


麻豆老街是今日走讀的課題,有王主任導讀這歷史長流風華起落,對話中,有點傷感,感受到了燭火將滅不甘心,面對身體衰敗的不得不。

嚥不下的牛肉塊,食之無味的簡餐,再美的一切,摻了感慨,一切都索然。

一定還有不同的思維,一定還有面對無奈時的豁達,多點愛與感激,不會就這樣老去。






2022/11/17

讀後心札-山與林的深處

 

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


讀後心札

山林書寫是自然的軌跡,文字書寫是人的脈絡。這書實際上述說著家族歷史,巧妙地覆以自然森林自然經驗的外衣。如此妝點下,委委道來這讓人沒有壓力的故事,雖片段而不雜說,沒有秩序但又不違合,「蒙太奇」式的電影手法,好書。

台灣的脈絡的地質、水文、荷據時期、清治時期、一直至日治與國民黨來台,這些生硬的歷史資料,在他筆下,都產生了關聯,一直都產生了意義。

在外婆富賈士紳商家族展開序幕,在翱翔天際的外公寫下了大綱,加上自己走訪爬梳台灣土地,讓一切的「無意義」成為「有意義」

作者走的山徑與步道,我多半有走過,這本原本與我「沒意義」書,也成了「有意義」。

再稱一次,好書。

感謝學生推薦。


圖片取自: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2788




2022/8/28

盲就算了,作啞一下吧。

身體是脆弱的,在疾病面前如此。

心靈是軟弱的,在貪瞋痴面前一樣。

經歷了數年自以為是的成長訓練,而在近一週的隔離日子中發現,心靈成長幅度應該也僅如鼻屎般大。疫情冒出的悲觀態度,總是能適時讓自己趴地找牙,或許找個籍口,這是使得自己不再狂妄的課題,能再重新看待自己的無知。

病中,悟了點東西:找不到路的人在別人面前引著路,世界就是如此的可笑。而這些自認為知道方向的領航著,說穿了也只是「略懂、略懂」。

聖經故事中曾提到類似的事,若是瞎子引導瞎子,兩人豈不都落入坑中。藝術家勃魯蓋爾也有幅精采的作品,一群盲人被引著,前一個盲人已入坑中,也都不自覺。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我們的世界中有明眼人?我們都清楚自己與世界的交互影響?我們都知道這些大量參數影響下的結果?我知道自己的投資是對的?我知道我選的政黨是對的?我知道我信仰的一切都是真理?有人自詡洞悉一切,也只是盲人中,較為自我,或更為心盲的盲人,他夠瞎,就能以夠搧動的方式,拉動著一群盲人牽著他們入坑。

別自以為是,盲就算了,作啞一下吧。





2022/8/20

確診記

我獨自一個人在三樓,老婆和女兒在一二樓活動。

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被居家隔離了?我覺得我像牛郎〈 賣不了錢的牛郎〉。 鵲橋就在樓梯口。

『隔離』和『死別』某些部分其實還蠻像的:

隔離,知道對方活著,『七天後陽轉陰』。
死別,知道對方走了,『七天後陽轉陰』

生離,老婆架了阿共仔會監看的小米攝影機,怕我沒有了知覺,起碼能聯繫,能知道對方好不好。

死別呢?摸不著、聽不到、看不了,不再有對方的消息。猜想著、回憶著。

不小心看了漫畫版「獨行月球」,在月球的主角處境和隔離中的人們竟是雷同。生離死別交錯著,讓人總也分不清,卻實讓人莞爾。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天空真的是那個顏色嗎? 我們認知的就真的是這樣嗎?搞不好,只有我們看不到逝去的人,逝去的人正透著銀幕看著我們。

2022/7/16

探訪久違的南橫

朋友的邀約之下,兩個人一台車5點出發,兩個中年瘋男子一起探訪久違的南橫。


這是一段很有情感連結的路線,老婆實習的工作地點就是在梅山口的國家公園遊客口言心,這是一條牛郎織女的相會之路,實習的時間縱使不長,但年少時的情感總是那麼的強烈,而現在的柴米油鹽反而更透出了那一份真切,濃烈是好的,平淡是美味的。


平常開車很慢的朋友,在山路上卻是風火雷電,可能是興奮吧,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好奇讓他回腎上腺炸開了, 只要前面有車,他就想超車,完全變了一個人。


在天池,我們停留的比較多的時間,走了一段中之關古道,看到了「請勿進入」的告示牌,我們兩人互望一眼,我們知道,這就是一般遊客不會倒的地方,我們快速的遁入小徑中,一不會兒,我看到了山羌與我們對望。應該很久沒看到人類了吧,他忘記了害怕,或著牠的父執輩忘了和他說人的可怕。沒有這麼長時間對著眼看到活著的山羌,山產店桌上倒是常與其近距離接觸。不用擔心這這裡是你的地盤,我們只圖一個涼快,只想要休息片刻。


沿途有許多路段是管制的,因為還是有道路施工的工程車,在單向放行的路段,朋友和我心情都調整的很好,反正不能走就是休息,在山上有的是免費的冷氣,為什麼要急,如果開的很快,冷氣很快就用完了,如果開得很順,那不就少賺了。


心情是影響看法的主因,糟糕的事,解讀不同,竟也成了爽快的事。



在不久之前南橫有開放到天池,從天池到向陽這一段,是十多年未曾開通,這條路線是有趣的,沿途也有許多的步道和大山可以爬, 十幾年前在庫哈若辛步道上,隨行的同伴跟我說,完全不想看任何景色,只有看著我的腳後跟, 只有乳酸堆積及小腿快爆炸的肌肉, 那陡上的步道,想起來就抖。


每一個路段、每個步道勾起不同的回憶,這也難怪說老人只剩下回憶,不敢想像未來,交織纏繞在腦子裡的回憶總大過於未來,改天再帶妻小走一趟,製造讓他們值得回憶的場景與機會,讓我們能保有共同的回憶。


我們開了12個小時400多公里,從台東南迴回到台南,瘋狂的中年男子。





2022/6/26

獨行俠影後心札

捍衛戰士,上映那年我才七八歲,對這部片的印象是在高中時重播的HBO,只知道這部老片當年很轟動,也知道堂哥那部打檔車和雷朋眼鏡和這電影有關。僅止於此。

我沒有過去太多情素與對比,但為何讓我也稱讚此片?

『角色是自身的投射』
橫跨三十多年的電影是創舉,是一種直接串起兩個時空點的時光機,也是一種檢視自己這些年來的工具,三十多年的生命元素,在投射時在電影院炸開,如此歷歷在目。那年的荒謬、那年情愛、那年的狂飆....哥看的不是電影,是自己。

讓我再投射一下。『相信直覺、勇敢做自己』是我血液中的本性,當女兒依著DNA也變成這樣的人時,深怕她被社會擊倒的我,就尤如公雞被擊落後與獨行俠見面時的用力一推。

因為害怕,我們想保護我們愛的人,不想他走我們的路。這些防護罩最終也可能是徒勞,看看自己與父母的教養互動,那些強而有力的規範,關不住的。最終我們的孩子還是像我們、下個世代一樣與我們年輕時一樣。

我們只是忘了當年的樣子,小朋友正提醒著我們。

電影也在提醒著我們。讓我們的過去與現在雜混比對,細細品味。



2022/6/16

看到妄念也是一種正念



釐清的一些想法 


我突然發現一個事情我的podcast 主題的議題之間會互相對話,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間克里希那穆提那一集和莊子齊物論的那一集對話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有聽過小天使和小惡魔的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清楚腦袋裡有兩種同時的念頭。某一個想法出現時,它是比較強烈的,我們就跟著走,有同學問說想要吃美食想要看電影想要滑手機,這些都是單一個念頭想出來並沒有另外一個足以抗衡的小天使出現。


小天使跟小惡魔就是你心中的兩股很大的力量,朝三暮四那個故事裡面,莊子兩行的概念中,其實小天使跟小惡魔並沒有好壞之分,總數都是相等的。又有集提到克里希那穆提說到了一個整體的概念,我們的心中的念頭,就算在妄念中,也是一種念頭所以不管小天使和小惡魔都是屬於我們內心中我們的思緒和想法。

在四念住的練習中,我比較常用的是覺察,發現了妄想妄念,我就拉回來。當中我也的確是會費力的,直覺的時間是變長了,妄念的時間變短了,但終究它還是會出現。在回應學生的過程當中,看到另外一種解決內心拉扯的一個很好方式,就像是位年紀很大的一個老先生看著正在打架的孫子,他永遠都不會帶著責備的心,因為兩個都是自己的血脈,都是自己人。


是不是我們在處理念頭的時候也是可以一樣,不管正念和妄念都是念頭,沒有任何排斥只是看著他們,只是看著的時候,不用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念頭,都來自於大腦之中。都是跟我有關,也是一種合一的概念。想像一下腦袋中有一個很大塊的海綿,大大小小事情都落在在海綿上,大大小事情都是你腦子裡面跑出來的,那是很溫柔的態度,去接受這一切看到這些東西,他清清楚楚的看到這一切的變化,看清楚念頭的來去過程,有一種正念就在妄念的出現的那時,看到妄念也是一種覺察。


正或反,看到了就回到當下了。



https://www.listennotes.com/e/6b4b6eae459d44068c3bfe369e3ae5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