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苦不苦

年輕時接觸佛教,曾聞「人生是苦」的想法,總覺得有點消極,那若一切都苦,那人生好慘,我們只能一直在苦中作樂?

後來才知道,苦是四聖諦中重要的一環,眼前一切的確是苦,心中意識也的確是苦,但這苦的成因有個重要的先決條件,要有「執取」了才會是苦,「求不得」才是苦。

何謂執取,就是你想要它依你的樣子存在就是執取。那很不巧的我們「不可控」的事情佔滿了生活的大半,那些「不可控」加上了我們的「執取」,就成了苦。

看著桌上的杯子,為何不是水晶杯,如此執取是苦。

杯子裡的茶,為何不是一斤六萬的好茶,如此執取是苦。

看著身邊的一切,無法接受就成了苦。


噪音可以是音樂,孤單可以是安寧

接受了一切,苦就不苦了



2021/11/28

近日教師群組大亂鬥

教師是:

『曾經無知』的人教著『無知』的人。

而最大弔詭是是『曾經無知』的人仍無知,『無知的人』無法不無知。
就這樣『錯誤』帶著『錯誤』迎向未來。

2021/11/25

天目釉

 《鬥茶圖卷》中,瞥見茶席中擺設茶筅、青瓷茶盞、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水盂、蓋碗...等茶器。僅是飲茶,為何如此繁瑣?

以年歲探問人生後略能得知,六根塵相雜下:投茶、注水、出湯、斟茶、執杯、聞香、吐納之中。唯有「欣賞」才能拉回知覺。

儀式感讓人在動作之中,從迷霧心思中找回「我在喝茶」

舉杯端祥天目,色非色的映照。非人力之巧所能加,一切都靠老天爺的恩賜,這是「窯變」所成色。阿含經中「欲令如是、不如是,則是苦」不就是在談著這種不可控的窯變,而就是不可控才有著唯一的美,「欣賞而不控制」才能離苦近樂。

「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吟著黃庭堅寫下的詩,而古今相照,天目釉色依舊,人事已全非。

2021/10/6

四念處 / 人生念珠

我們時常會看到有人手持念珠,這動作及持咒,是要讓自己知覺在當下,每轉動一次念珠就是一次將自己拉回正面當中一次,一念萬念,萬念一念。

四念處的作用也是一樣的,「身念處」的出入息的安那般那念就是如此,每次呼吸就像撥動念珠一樣,讓自己 回到當下;每次的感「受」, 苦的、樂的、不苦不樂的都是念珠。每一個「念頭」出現與消失,亦是相同。到最後的「法念處」,則擴大了內外一切,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念珠。身體觸覺、觸覺的感受 、內心的起伏、一切大小萬物,都是你回到正念的可愛念珠。

念珠有時不是圓的...按壓時很痛,但一切若視為工具,一切都能幫忙拉回至當下,別浪費了

以假修真,隨時都能修練。




2021/10/3

腦內健身坊

細細聆賞,腦子中有許多聲音
每種聲音都代表一個念頭,沒錯,有很多聲音。

偶然在心中哼唱的弦律,沒來由也無可控制,因我們都這樣被念頭操控著,不自知。

別人的一席惡言或推崇,心中總是不斷重現當時場景,不甘、貪愛...一陣陣襲捲而來。而這些都會有止息,當你心被擾煩了,你厭倦了那無謂的念頭來去,你會停下來。但你確不會真的停下來,下一個讓自己放在心裡的事件又將迎來煩惱,一次又一次一輩子。

你能覺知,你能選擇,這不容易,但你要知道你有選擇權,能選擇心安平和。


2021/9/14

教室一隅

建築物中,大人論述著「對」的知識。

讓小孩一次次噤聲之後。教育成功了,也失敗了。






2021/6/29

洗腦歌曲再起時 / 正念起

有沒有察覺到腦子裡常會浮出一段歌曲,有可能是某一個廣告台詞,當然也有可能是一個場景。

沒有錯,當你有這個覺察的時候代表你的正念已經升起,把覺知拉回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你可能正在辦公,可能正在喝水,可能正在吃東西,然後回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好好的享受、體察、認真現在手邊的一切。

你會不斷喪失,但幸好你知道你在思考,幸好你已有正念,來回數百次、數千次,你會有成效,這種練習一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