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6

D12  不分別的山林世界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12:108/10/6
離結束日:353天後

悠然的晴天,充塞著屬於山林的味道,三個小時車程,中高海抜特有的涼爽,蠱惑著一群群老老少少走入林間。

但這林,竟是私人集團?原來杉林溪背景是如此不堪?原來眼前的一切是國家資源與特權的利益輸送。

往青龍瀑布路上,我抽離、冷眼看了自己,山林難道還如此區分?樹會區分我是公家機關的樹?我是私人集團的樹?瀑布還是瀑布,一切一切都只是原來中性樣貌。我笑了笑自己的無知,區分的人是我,好惡的人是我,失去欣賞這一切的是我。

一陣霧氣襲來,從山谷間翻騰而上,轉眼間人界成仙境,這些偷渡著閒雲野鶴的凡人,暫且列入仙班,暫且融入至善至美的景物中。

感謝一群好伙伴,連續工作六日後,唯一的星期假期,還與我奔走山林。

2019/10/5

D11 心靈動線的安排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11:108/10/5
離結束日:354天後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和學生談到廚房內外場的動線,顧客、服務人員以及原物料的動線, 是要在規劃前,在設計圖上推敲,避免有太多的動線交叉重疊,檢查動線不合理。

課堂上,我拿同學的桌上擺設舉例, 同學桌上擺放著飲料,並非慣用右手的人都把飲料放在右前方,鉛筆放的位置、橡皮擦放的位置 、 書包放的方向,認真思考每個物件都有比較順手的『適合位置』,但是仔細去觀察,既然『較適合』,我們為何都沒有想到這些問題?有比較好、比較有效率的方式,但是我們通常沒有多想一回。

突然想到,我老婆常常唸我東西沒放到定位, 這些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的話,原來這些碎碎念是有意義的,原來我只我在自己認為好的模式中生活,而忽略了有其他方式,其他更適合的方式。 當然這一篇並不是不做家事vs搗亂家裡老男人的懺悔文, 我想到的是另外一個層面。

我們腦袋瓜裡面很多的念頭是否也一樣, 我們在推敲事物邏輯的方法,也是屬於動線,我們是不是一直用很費力的方式來思考,我們有沒有好好的去整理一下我們腦子裡面的『思考動線』?悲傷了,該怎麼樣解決問題?難過了,該怎麼樣讓自己快樂起來?快樂時,該怎麼讓自己心情平穩下來?許多我們心裡的動線,都是隨意的擺放,都是隨意的連結,所以我們才這麼容易得落入憂傷的旋渦當中,想不透的事情才會逼自己還是繼續想不通?

重新排列一下屬於自己心靈的動線吧。檢視一下,現在的動線是不是有太多的重複與碰撞, 是不是有太多弔詭及不合理?

很多事都可以重新安排,重新思考,習慣的事情不見得是最合適的。

2019/10/4

D10 不想飛的老鷹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10:108/10/4
離結束日:355天後


不想飛的老鷹

阿貴是一隻老鷹,在他小時候他就發現自己與眾不同,食量超大的他不愛運動,媽媽總是笑他是「糧食小偷」。他還有一個妹妹小翼,除了爭奪的食物的能力強過小翼,阿貴在反應與運動細胞上都跟不上他的妹妹。

這一天終於到了,是試飛的日子了,這是鷹族重要的成年禮,爸爸媽媽要帶著小老鷹,從山崖上一落而下,阿貴自從得知有這一天,他一直擔憂著,站在山崖邊的老鷹家族成員們,熱鬧地喊著一、二、三跳,一次又一次,很多年輕的小老鷹都順利飛了起來,妹妹小翼一躍而下,一個踉蹌,摔落在懸崖下方的枝頭上,在一陣驚呼下,小翼用力展開的翅膀,眾人眼淚潸然落下,就如同電影的情節,大伙歡欣鼓舞,群鷹歡騰,滿滿的喜悅和感動。

這個時候阿貴哭了,他知道這一躍不會是勵志片,他知道屬於他的是恐怖片,是悲情片。

輪到阿貴了,在眾人的企盼下、壓力下,他展翅,施力在肱骨、尺骨、橈骨...。依次撐開那羽翼已豐厚的翅,一躍而下。

如同一串珍珠的淚水,在他臉龐狂飆,在淚水當中他看到自己,他看到自己原來不是「飛鷹」,原來自己是「不會飛的鷹」。

懸崖下,揚起了一陣灰煙,一聲巨響後,阿貴大半個身體陷入樹林腐植爛葉中,殘敗的身軀臨終前,濕潤的眼角瞥了些東西。身旁有如此多的老鷹遺骨、屍體。原來不是所有的鷹都一樣,原來,我有伴的。

那最後一口氣化為青煙,與屍臭味交融,終而安息。

小翼在崖上盤旋著,哥哥呢?哥哥呢?


後記:那老鷹是誰?誰是那老鷹?我們逼了誰一躍而下?

ps.感謝同事的繪本教學,讓我生出這故事。

2019/10/3

D9 台灣欒樹雜想(你最珍貴)

前情提要: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D9:108/10/3
離結束日:356天後

台灣欒樹開花了,在9月底10月初,它用一種很特殊的姿態,開了屬於自己風格的低調艷紅,那帶有一點的含蓄與內歛,總讓人佇足。在每天往返學校的路途中,鹽水溪旁,整排的欒樹,總是會在這個時候,用這種方式,點綴著大自然。

今天停車下來拍了幾張照片,才發現它有小黃花,查了資料才知道他有這麼美的名字Taiwan Golden-rain(台灣金雨樹),原來看到淡紅甚至於後期會轉為竭色的部份,其實是它的燈籠狀粉紅色的三瓣片合成蒴果。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把果當成了花,原來無知有這麼可笑。

爬梳資料時才知道,這是台灣本土的原生特有樹種,這種讓「台灣」兩個字能喊很大聲的植物,很多人知道後都很HIGH,是「台灣」原生的哦,是代表「台灣」的哦。但,想不到在國內是我們的驕傲,居然在國外竟然是大家討厭的「外來種」。

我又把這放在腦子中繞了兩圈,「我們很驕傲的,但是別人很鄙視的」,這句話換一下主詞,可能也是「我們很鄙視的,但別人很卻覺得很驕傲」

還記得國小時,我有一個同學,那時小鼻子小眼睛的我常妒嫉他(現在眼睛變大了),因為他會彈鋼琴,因為每次音樂課他都可以很優雅地幫老師伴奏,每次去他家,看到那名貴的琴,看到他細長的手指在琴鍵上流動,我就覺得我真的好粗俗,真是一個野蠻人,我應該要回去石器時代才對...。

那同學一直和我同國中、高中,一直到高中畢業前,他親口對我說,『我好羡慕你』。
這一羡慕下去不得了,我人格開始變型(想像一下變型金鋼的變身過程),我一輩子因為這個羡慕,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標。他說:「我羡慕你的體能很好,我羡慕你很會哈啦,羡慕你打排球時大家都會關注你... 。sorry,羡慕我的部份太多點了,不想打了(媽媽教我要低調)」。

原來「我們很鄙視的,但別人很卻覺得很驕傲」,原來「我們認為很驕傲的,但是別人很鄙視的」。後來才知道,誰也無法學誰,台灣欒樹也無法學蘋果樹,蘋果樹也無法學梨子樹(雖然我比較愛吃梨子)。原來,你是誰,就做好誰,因為,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最珍貴(請支持張學友,他是我老婆的偶像)。


2019/10/2

D8 不要用大腦,學著無腦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8:108/10/2
離結束日:357天後


從小到大,大人們都叫我們要多用點腦子,還是小朋友的時候,我們常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就做什麼。當我們年紀大到總是『思考太多時』,我想應該是要試著回到那種「不用頭腦,相信直覺的方式生活了」?

在應對一些簡單的事物,長大之後的我們總是想太多,一些簡單能完成的事物,加入了自己胡亂添加的劇情與理由似乎又變難了,我們太喜歡加入了太多的臆測,難的是我們太愛在腦子裡演一堆小劇場,別人不知道會如何看我?這樣會不會失禮?別人會不會笑我?

下課時間來讀個書吧。別人會不會笑我呀,大家都在滑手機,只有我在看書,很怪吧?我的朋友若是知道我在準備下節課的考試,一定會酸我......。

不就是拿起書來那麼容易?但用了腦就變難了?

當我們變成這樣的人時,應該要學著不要用頭腦了。

該做什麼事情就放空去做,放手去完成,不用管有誰會認為你怎麼樣,不用在意別人什麼眼光,甚至於不用擔心別人比較。「不用大腦」是一種腦子的聚焦的作用,聚焦在手邊的工作,不去管工作以外的聲音,說實在也不算是不用腦,而是專注而不產生聯想,只管做。還記得幾年前NIKE廣告的:「Just Do It」,不就是這個概念。

我們總是在天秤的兩端遊走,有時太用腦,有時不用腦。
但在擺晃過程中,終會盪出屬於自己無時無刻都能自在的一條路。



無腦人,其實很快樂,做事情會更有效率

2019/10/1

D7 仙女豆干教會我的事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7:108/10/1
離結束日:358天後

學校同事的媽媽,有個很可愛的名字『仙女』,別懷疑,她真的叫仙女,我們都尊稱她『仙女阿嬤』,他是親切、可愛到讓人翻過去的老人家,有幾次機會一起出遊,他總是非常熱情地照顧我們年輕人。這慈祥的老人家有一種特殊的魔力,不論人是非,不道人長短 ,面對事物都是積極鼓勵的『陽光老仙女』。

上回,聽到我們愛吃牛肉麵,曾開麵店的他 ,自費買了材料,約了時間教大伙,還順手教了幾道小菜。

今天早上上完課,辦公室的同仁跟我說仙女阿嬤來電找我五六回了,原來這奪命追魂call是要我去拿他炒的『仙女豆干』〈我取名的〉。

和她聊了一下,她買了一板白豆腐,分三四次炒,這對年事已高的她,站了一個早上是極為吃力。我突然想到,我會願意不怕麻煩地做一些料理給朋友吃嗎?我身邊是不是也有類似的人?

當然,我們身邊一定都有這樣的人,和仙女阿嬤一樣,喜歡去照顧別人的長輩,喜歡去分享的長輩,或許是分享自己種的水果、分享自己動手縫的袋子、自己做的點心、自己煮的好料、自釀的醋....這些人都正在用他的熱情在教導我們很多事情。

但我們似乎常『輕率地』收下這情深意重的禮,沒有多加思索背後的用心與情意,若能仔細觀察、細細品味,對方花了多少時間、氣力,這些『平凡』,其實是『極不平凡』。

PS.仙女豆干做法
1. 1比1比1,黑糖、淡味醬油、沙拉油
2.  一點蒜末爆香
3. 沒有薰過的白豆乾
4. 所有材料入鍋,最後拌到手痠,收乾水份就完成 。

我決定了,下回我做給大家吃,名字就要改稱『帥哥豆干』

2019/9/30

D6 「茶三酒四𨑨迌二」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6:108/9/30
離結束日:359天後


牛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發佈一份Facebook的研究報告。得到結論,不論人們的Facebook中有多少朋友,但真正與自己互動的只有4人!

那我們呢?真正能和自己聊聊心事,能暢談無礙的對象有幾位?很微妙的人際關係社會中,親疏遠近的大篩網下,還留下幾位?

今天充滿智慧的退休主任,講到一句影響他很深的話:「茶三酒四𨑨迌二」。喝茶三個人最合適,喝酒大約四位,出遊(乞桃)二個人就正好。

想一想真的也有道理,當然這些人數並非死板強硬,大致上來說,都不超過四位。喝茶喝酒三、四個人喝,因為你的話題三、四個人互相激盪,互相附和又再彼此推翻,有趣多了,若是喝茶喝酒的人太多了,真的難聚焦,尤其喝了茶腦子清楚了起來,喝了酒也想亂言亂語多說兩句,太多人,輪到你就天黑了。很多的思緒與想法整理出來之後就開始想要高談闊論,若只單純一個人 來發表,成了一言堂,其他人也不舒服,為了都能輪流著講古,人數不用多。

出去遊玩,人數不用多,就算是一大群人出遊,說實在的也只有和少數的人在和少數人聊天,人只會選對味的聊。

原來老一輩的人早就知道這道理,不用牛津心理學研究,朋友會愈來愈少,因為不用委屈與逢迎,看看你身邊的朋友,四個聊得上的,夠了。

我算著自己的朋友.........我的老婆應該算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