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9

冏境與畏途

生存於世上,許多的不安,是與自己的價值觀衝突,不只死亡的態度,還有對苦難的看法,一但將死視為畏途,那如何安心上路?一但將苦難視為冏境,那如何坦然面對?

2018/10/11

心中的『素還真』- 儒、道雜想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這是小時候許多人與我的共通的回憶,那時為了怕和同學之間沒有話題,怕因為沒有看布袋戲而被排擠,強迫背幾首主角出場時的口白。而這,不用特別說明,是素還真的招牌出場詩。

而截至寫這文章的同時,我才深深體會到,原來這號人物是通達儒、道的高手,原來,在布袋戲中,也在指引一條人生的明燈。或許素還真,也真的代表了許多中華文化的統合,最終儒、道思想的揉合。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傳統既「顯學」又「隱學」的兩大主要力量, 在中國人的心中,或者誇張一點地說,在我們基因裡,也都流淌著這兩個重要哲學思想在血液中,不小心都一直在左右我們的決策與思維,「聽天由命」、「仁義禮智信」、「福禍相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朗朗上口的口頭禪,也是我們離不開的華人精神世界,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儒」,也都有「道」。而如同光頻一般,有人往「儒」偏,有人往「道」偏。

從小父母親對我的教養應該是屬於儒家積極向上的方針, 在社會中要當個有用的人, 要努力做學問及求知識,要增加自己的視野, 希望將來能夠成大器,最好也是能成大功、立大業。在父母親殷切切的教育觀念下之下, 在師長耳提面命的督促之下, 自己成為一個聽話認真的小孩,也或許俱備這樣特質的人,在求學、求職甚至於教師甄試上機會是比較大的。但幸好,年紀稍長在工作壓力下,嚐到了道家獨特且似乎能讓人身心輕鬆的滋味,原來還有另外一種存活在世界上的方法,原來在消解自己之後,才成為真正「逍遙」。

我常思忖著如果小時候沒有了儒家積極向上的力量,我是不是能承受得了考試的壓力?還是否能謀得一份似乎還不錯的好工作?反過來想,如果在長大成人之後,少了形而上的心靈洗滌與生命的看開,我的生活生活會有多麼的苦悶與無助?再反過去思考如果我從小就接觸道家的思想,我的人生又會是如何? 搞不好會更睿智?又或者搞不好會進入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人生境界?

在教學的現場當中需要不斷的接觸學生, 有一些不會讀書的小孩,有一些認真過頭了壓力過大的小孩, 如果如果我試著將這兩群人投射成為小時候的我,經過一段燒腦的過程之後,突然發現這個題目似乎有解。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投以或儒或道不同的心靈良藥,就如同每一階段的我,適用各種不同的想法。

每個人,都將在生命中得到屬於他自己儒道思想的滋養,都將成為自己心中的『素還真』

2018/10/9

嗅世界

與老婆小孩於社區中散步著。我們比賽著我們的味覺,看看我們能嗅出什麼世界?

食物的味道
陳舊的味道
發霉的味道
雜亂的味道
柴油的味道
香煙裊裊 的味道
狐臭味 的味道
綠油精的味道
酒的味道
潮濕的味道
腳踏車騎士身上的味道
飲料店的茶香味
秋天的味道
小吃攤的味道
水溝發臭的味道
塑膠皮革味道

用眼看的世界與鼻子聞到的不同,換個方式感受世界,也異常有趣。

只有現在,我能盡可能地保持覺醒

那天,昏睡十五個小時,夢中往來復去多少不同的場景,有各式不同的人物,而我竟只能按照那夢的片段來思考、來說話。那些我們自以為的主自能力,自覺能力?都在自以為擁有的當下喪失這些能力。

一切都是因為習氣和因緣在左右我們的行動,能夠不被這些東西所影響時,你才會是真的你,每一個夢的片段我都無法操控,每一個過往的自己片段都沒辦法左右。

只有現在,我能盡可能地保持覺醒

2018/10/5

『自然』中的蝶

《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影片心札

回憶是經由畫面與畫面相互映襯,最後一幕,小時候最歡快的時光與眼神,映對著最後男主角生命終結的畫面,那愛的最初與最後,都能直視,都能在對方眼裡留著,好美。

或許,我們應該學習這奇幻劇情中的男女主角,他們學會認命,面對自己生命的擺佈而接受,或許他們可能得到可延長的生命的機會,但是終究還是要面對死亡的臨到。 每個人都離不開死, 因為生與死是生命的一部分,既然是生命的一部分,那就是屬於自然,既然屬於自然,那我們就無從干預。那視以重要的生命延長,也只是延伸的徒勞。

很多影評有提到人性的貪婪,對於複製人不人道的對待,但是我們何嘗不像是這一群複製人?我們被社會給操控,被社會給利用 ,有多少人活出自己?多少人了解自己?多少人可以超脫恐懼 ?在現實的人生當中,我們捐出去了不是器官 ,我們捐給這個運轉不停的機器,是無窮無盡的慾望。

自由的靈魂能夠讓人離開禁錮我們的身體,因為夢、因為愛,讓生與死產生了連結,而如此,生或死就不那麼可怕了。身命殘破後,能化身為蝶,化物為夢中的振翅隨風的蝶。

2018/9/27

善者為師,不善者亦為師--各位教師節都快樂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在教師節的前一天晚上,讀到了老子這一個章節, 動筆寫了一段屬於教師節的感想。 我想大多數的人和我以前一樣不想讀文言文, 所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就聽我胡亂解釋吧。
我試著用老師的角度來解讀上面這一段話。

一個自然無心、無分別執著的老師, 學生不需要從他的舉動當中去猜他的目的,一切都合乎大道。 一個言行舉止出乎於自然不作做的老師不會落入他人議論。 一個開放胸襟能聽見學生各種意見的老師,學生不用特地去打動老師的心房,因為他一直「開心」著。 一個信任一切而無所懼怕的老師,不需和學生締下盟約約定。如此開放的心胸,能讓每個學生回到他天性的本質,找到失落的自己。 老師千萬別覺得自己很重要,你把自己地位放太高了,學生見不著你;也千萬別把「幫助學生」視為最重要的事,進而強塞你的愛,讓他們負載過度, 或許這樣做才可以當個好老師。

從學生角度來看老師:善者為師,不善者亦為師。
很合你胃口的老師,是你follow的對象;看起來很討厭的老師,其實在某一個部分也是你引為戒的銅鏡。 搞不好你天生欠罵,這樣的老師更能夠激發你積極的動力。

從老師來看學生, 也是一樣。 和你很好的學生會是你的老師;讓你咬牙切齒, 想要拿散彈槍轟掉他腦袋的學生也是你的老師。善者與不善者各有其用。

教與學宜謙虛卑微,不可自以為無所不通、無所不精,恃才傲氣,才能真正教與學。
既然如此,用這角度看來,教師節不是單純屬於老師的日子,是屬於所有學習和被學習者的好日子。感謝有學生存在, 才讓老師這個身份,也跟著存在。
ps.上面『老師』兩個字換成『父母』,似乎也適用

2018/9/20

白目至極的樂觀面貌臉

許多時候,人是有很多面向的,而在換『人生面具』的時候,也忘了哪種最好,也沒有太多思索,有時一直用著相同的臉譜去面對世人。

今天上課時,突然發現,用『歡樂的搞笑臉』是最快樂的,用『白目至極的樂觀面貌臉』是最沒有偶包的〈大家當然知道我走的是偶像路線〉。

趕緊寫下來,在與同學歡樂與愉悅的互動下,我的責備好像學生也較能接受,工作上也比較不會累。我還是適合瘋癲,瘋瘋的好,板著臉,好累。 用玩世不恭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事情,或許對這世界也是另一種尊重。

「幽默是人類性情當中最能使人超越任何情境中的一種;即使超越的時間只有短短數秒,也是彌足珍貴的能力。」~傅朗克

如果不小心臭臉,臭到被你聞到了,請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