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9

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這一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突發事件或驚嚇時,能夠保持冷靜,不露出情緒波動。

然而,細想這一成語可以發現它與南傳佛教的修行理念有著密切的關聯。

佛教中的心與外境

在佛教中,心的修行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心的穩定與清明是達到內在平和與智慧的關鍵。在《中阿含經》中,佛陀強調正念與正定的重要性:「如實知色,色之集,色之滅,色之味,色之患,色之出要。」也就是在根塵識接觸當下能如實與清楚。不動成為重要的口訣與檢查要素。

不動聲色與如實觀照

「不動聲色」不僅僅是表面的情緒控制,更是一種內心的如實觀照。在佛教修行中,如實觀照是指對所有經驗的如實觀察,這種觀察不帶有評判、不受情緒驅使。這一點與「不動聲色」的內涵真的很像。

阿含經中的智慧

《阿含經》佛陀說:「若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觸細滑、覺知法,不貪不著,不憂不惱,如實觀之,則得心解脫。」這段經文強調了不受外境所動,保持內心的如實觀照,從而達到心的解脫。

通過不斷的練習與觀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做到不動聲色,從而達到內心的解脫與平靜。

2024/2/27

天冷脫褲俠

學生:老師,怎麼辦?完了啦

怎麼了?

學生:同學脫我褲子啦。   
我淡定再回:所以咧?

學生:褲子和裡面的四角褲一起被脫。  
我忍不住笑著回他:露鳥了?

學生點點頭,又說:小兄弟被迎面而來的女同學看到了啦。

我開始不太淡定了,可能要開性評會了,如果女同學不舒服怎麼辦?

學生苦笑著問:怎麼辦啦?

我安撫著學生,怕他第一次露鳥太難過。

學生哭喪著說:怎麼辦啦,今天寒流,我小兄弟縮得很小,好丟臉!

靠.....同學,你好像擔心錯重點了吧!

p.s.
小故事大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2023/12/22

有願就有力,結果如何都合意 ---李宛青

生活中,總有許多機會碰出略有智慧的「幹話」。今天,阿達老師問了很棒的問題:「有願就有力這話句是對的嗎?」


"有願就有力"("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


很顯明,在台灣,很多地方能看到這些雞湯,餐廳、賣場,或許多人的家裡都會貼。但也少有人去思索這在講什麼?或者是這有沒有bug,這樣一定都是對的?

這句話當然表達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強調了目標與決心對於成功的重要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只要有意願,結果就一定會符合期待。

別忘了,結果是由多重因素影響的,所以才有「媽的多重元宇宙」這電影,這多重因素當也產生了多種平行時空與結果。

還有,理想與現實中的差距是?我小時候想當太空人,使我有著堅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實際結果可能仍受限於現實條件的限制。我的腦袋程度,我的身材,我的國籍...,雖然許多人可能都非常努力,但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頂尖水平,還好我一直以來都沒有非常努力。

最常聽到學生說的,我有讀書呀,但是就是考不好,這是很明顯的努力與結果的不對等,明明只有前一晚上讀書,就想考高分,有願就有力?你的力完全跟不上你的力,那最後只是騙自己。

說了這麼多,那如果不如願,那當初的有願和有力是否就帶來更多的苦痛?有可能,當不合意,就開始了苦,反過來,合意了,你就能到處和別人說,這句話真好用,要大家廣為流傳,最好是變成一句口號。

口號就是簡化過的童話人生,與現實就有距離,所以我試著拉近這距離,我重新來把這句話補充完整。


有願就有力,結果如何都合意 ---李宛青

這樣可以看到,這句話中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生活態度,這是很好的開端,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是努力中的經驗是有價值的,而最終的接受與調適是重要KEY POINT,在不可控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找到積極的意義,是調適機制重要的展現。

你是要追求目標的,但別忘了保持現實感,接受現實可能與期望的差距,並都好、都好。

2023/12/9

談肉粿

單車上班。


三年級學生跟我騎了幾天。介紹了蕃薯厝的肉粿,以祭五臟廟的儀軌,感謝陪騎。

這不夠早就吃閉門羮的美食,只對早起人們尊重。


假日,七點前能完售,不是唬人的。


那日,想不到走漏風聲,代購單太多,調動無照騎士前來支持載貨。


肉粿,在近山區的新化、關廟、歸仁一帶生根,在永康、大灣發芽,各地有不同姿態展示著。


新化老街那,老家兒時的鄉愁味。

關廟市場內,煎魚腸配腥臭的好滋味。

歸仁,我不願多談的口袋早餐口味。

大灣阿婆,醬汁都有阿婆味。

永康無名肉粿,引誘學生多走幾步路的焦香味。


肉粿真的好吃?

是吃氛圍、是吃醬汁、是吃魚肉末、是吃五香內餡、是那提香的蒜汁、煎得脆皮的反差口感?


管它,想吃就吃,能吃就吃,別搞太複雜,行為背後的意圖,都嘛是層層包裝下的自我安慰。


你呢?

你的名單呢?讓我也去試試




2023/10/4

花了三十塊,祭了五臟廟--抄收了一句有智慧的話

 身邊的一切,就如同遠在天邊的日月星晨一樣耀眼。當然,要你看得見。走讀,用腳走,用心讀,在張開心眼後,才有機會看到平日所看不到的人事物。


這幾天的午餐,我往學校附近的永康菜市場覓食,一直以來有帶學生踏查菜市場附近,但真的少在那兒深度用餐及與人攀談。中午的永康菜市場是冷清的,因為是早市,所以中午僅有少數的幾間僅食的小店。


還有東西吃嗎? 我問著老闆娘。

還有一點麵,算你便宜一點,不一會兒一大盤的炒麵就在我面前。老闆娘邊清邊唸著,還有一點沒有料的羹,請你吃。

和瘋癲的老闆娘亂哈啦,突然發現他桌上有個古董碗耶.。。。。

亂問亂聊,原來是市場之前一位老奶奶賣麵退休了,送他們的碗,有破損,但還能用,拿來墊熱鍋子用。她很有智慧地說:「沒有用的東西還是很有用。」

我們常定義著別人的有用沒有用,但努力想都有用,存在就有價值的。



就這樣,花了三十塊,祭了五臟廟。

下回再走,再逛

2023/9/23

我們都是特殊生

長大之後,我們用盡所有的心思與練習,想成為一個不活在別人眼光裡,是活著勇敢無懼的自由人,昨天IEP的個案個議裡,我突然想到這個孩子,不就是我們一輩子想要追求的樣子嗎,能夠不在意同儕、師長、家長的眼光,奮力地舉手爭取他想爭取的。

他擁有我們努力了大半輩子想要有的特質,但是現在我們卻又希望他能夠改過來,想讓他和跟我們一樣,落在社會的框架中,對所有的事膽怯不安,要他想盡辦法讓它融入原本就融入不了的團體中。

大人自己有辦法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團體?

走在光譜的兩端總是惹來爭議,孩子還小,或有一天他會找到平衡社會與內心爭議的的好方法,一定會的。

2023/7/9

當一個「讓人覺得舒服的人」-島波內海遊記

旅行是去「到別處體驗別人的日常」不論如何,這都是讓自己眼野變大、變廣的重要契機。


這是很趟很特別的旅程,幾個月前,黃湯下肚,愛作夢阿伯重複了數十次「我有一個夢,欲去島波內海」。那天酒也喝了、海鮮也吃了,我回到家,趁酒還沒有退,問了一下老婆後,決定幫阿伯圓夢。

陰差陽錯之下,原本數十位想去的人竟也無法同行,最相挺的學生也被我拐來策畫所有行程。這有趣的組合,也成了自在的組合。雖然最大的年紀距離差四十歲,但玩樂的心理價值距離相去不遠。

在平日生活中,酒被身邊的人冠上了惡名,我平日就算愛喝也極少餐佐酒。也因為這團對酒的認同,這封印壓抑的慾望,它反撲後竟成為我們旅途中最歡樂的名詞。愛喝酒但心裡又有罪惡感,互相推諉成為餐桌上最有趣的畫面,原本說「關機」不喝的阿伯,又仍找一堆「重新開機」的理由。早餐之外,兩餐加宵夜,都有啤酒及清酒相伴。

當然我帶了七組痛風藥,一天也不敢斷。


旅途中,我思考著旅伴相互之間的關係,學生與我、阿伯與我、阿伯與學生、學生和他老婆...。

酒精是相同的價值觀,但都沒相衝突的部份?

當然有,金錢觀、飲食觀念、大小事務的處理方式都有不同,但這些不同的部份,成為最好擴展自己視野的衝擊。原來可以這樣點餐、原來可以這樣做事、原來這些不同的體驗這麼有趣。

過程中,我思考著:「我常給別人壓力嗎?我會有太多意見嗎?對於策畫安排的人,我能充份尊重嗎?關係與關係之間,有相互給予最大的自由?對於麻煩別人的部份,我們有適當及適時的回饋?」

不知道其他旅伴如何想。這之間的對待,關係對待之間很舒服。人生就是個長途旅行,除了自己感到自在,我也試著在人生旅途讓別人也覺得舒服自在。

#
感謝發起的阿伯
感謝放人讓我偽單身的老婆
感謝我最優秀的學生
感謝討厭騎車卻被逼來學生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