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再潛一支氣瓶就好--心札

 


按照書中提到的帳號,在Facebook當中搜尋了一下,尋找著他所說的衣衫不整的照片,或許這就是人的渴望,想要探求自以為只有自己能找到的事物。結果是失望的,當然這是一個很容易掉進去的陷阱,但其他的閱讀收穫補足了這小小慾求的空缺。


一個愛潛水的小女生對於世界的一種探求與認知,

一個人,不管做什麼都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待久一點、 深刻一點、比別人更努力一點,就會讓很多人看見。


書裡面出現很多平常沒有接觸過的專有名詞, 逆向阻塞、BCD(Buoyancy Compensator Device)浮力輔助設備又稱浮力背心、二級頭....,愈是專業的字眼背後就是愈大的錢坑,當然我學者不挑食的把這些東西放到心裡面。


書裡面也出現許多陸地上看不到的場景,海底的篝火、海底生物特別的邂逅,意想不到在水裡會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實在是有趣。


原來潛水也是有一種讓人著迷的境界,一種進入寂靜世界,煩惱鑽也鑽不進來的屏蔽世界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機會,在海洋資源還沒有耗竭之前,一窺究竟。


對了,書的後半是對陸地上的書寫,這部份加入了人的溫度,讀起來也香香的,溫溫的。


這書值得去看。


2022/12/11

喝茶與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物種向上蒼求命的救贖。
也是合理差異化的藉口

依著藉口,我們滋意地增長自我,讓與眾不同成為驕傲。

『你不適合做這行』、『你怎樣愛上喝茶』....

一切的一切都找到了安身,不再難過與懷疑。大鵬與小鳥,亦同。

2022/11/29

走讀麻豆

廢墟是建築華麗的卸任,

頹圮是事物完美的歸宿。

電姬戲院前,侯孝賢拍攝一鏡到底的短片, 由繁華至荒頹只在一瞬間,沒錯,是上天的一瞬間。

林家古厝如是、王家老宅亦同、水堀頭、首府大學亦復如是。

短片的背景音樂猶在:「真,真,真快樂」。


麻豆老街是今日走讀的課題,有王主任導讀這歷史長流風華起落,對話中,有點傷感,感受到了燭火將滅不甘心,面對身體衰敗的不得不。

嚥不下的牛肉塊,食之無味的簡餐,再美的一切,摻了感慨,一切都索然。

一定還有不同的思維,一定還有面對無奈時的豁達,多點愛與感激,不會就這樣老去。






2022/11/17

讀後心札-山與林的深處

 

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


讀後心札

山林書寫是自然的軌跡,文字書寫是人的脈絡。這書實際上述說著家族歷史,巧妙地覆以自然森林自然經驗的外衣。如此妝點下,委委道來這讓人沒有壓力的故事,雖片段而不雜說,沒有秩序但又不違合,「蒙太奇」式的電影手法,好書。

台灣的脈絡的地質、水文、荷據時期、清治時期、一直至日治與國民黨來台,這些生硬的歷史資料,在他筆下,都產生了關聯,一直都產生了意義。

在外婆富賈士紳商家族展開序幕,在翱翔天際的外公寫下了大綱,加上自己走訪爬梳台灣土地,讓一切的「無意義」成為「有意義」

作者走的山徑與步道,我多半有走過,這本原本與我「沒意義」書,也成了「有意義」。

再稱一次,好書。

感謝學生推薦。


圖片取自: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2788




2022/8/28

盲就算了,作啞一下吧。

身體是脆弱的,在疾病面前如此。

心靈是軟弱的,在貪瞋痴面前一樣。

經歷了數年自以為是的成長訓練,而在近一週的隔離日子中發現,心靈成長幅度應該也僅如鼻屎般大。疫情冒出的悲觀態度,總是能適時讓自己趴地找牙,或許找個籍口,這是使得自己不再狂妄的課題,能再重新看待自己的無知。

病中,悟了點東西:找不到路的人在別人面前引著路,世界就是如此的可笑。而這些自認為知道方向的領航著,說穿了也只是「略懂、略懂」。

聖經故事中曾提到類似的事,若是瞎子引導瞎子,兩人豈不都落入坑中。藝術家勃魯蓋爾也有幅精采的作品,一群盲人被引著,前一個盲人已入坑中,也都不自覺。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我們的世界中有明眼人?我們都清楚自己與世界的交互影響?我們都知道這些大量參數影響下的結果?我知道自己的投資是對的?我知道我選的政黨是對的?我知道我信仰的一切都是真理?有人自詡洞悉一切,也只是盲人中,較為自我,或更為心盲的盲人,他夠瞎,就能以夠搧動的方式,拉動著一群盲人牽著他們入坑。

別自以為是,盲就算了,作啞一下吧。





2022/8/20

確診記

我獨自一個人在三樓,老婆和女兒在一二樓活動。

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被居家隔離了?我覺得我像牛郎〈 賣不了錢的牛郎〉。 鵲橋就在樓梯口。

『隔離』和『死別』某些部分其實還蠻像的:

隔離,知道對方活著,『七天後陽轉陰』。
死別,知道對方走了,『七天後陽轉陰』

生離,老婆架了阿共仔會監看的小米攝影機,怕我沒有了知覺,起碼能聯繫,能知道對方好不好。

死別呢?摸不著、聽不到、看不了,不再有對方的消息。猜想著、回憶著。

不小心看了漫畫版「獨行月球」,在月球的主角處境和隔離中的人們竟是雷同。生離死別交錯著,讓人總也分不清,卻實讓人莞爾。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天空真的是那個顏色嗎? 我們認知的就真的是這樣嗎?搞不好,只有我們看不到逝去的人,逝去的人正透著銀幕看著我們。

2022/7/16

探訪久違的南橫

朋友的邀約之下,兩個人一台車5點出發,兩個中年瘋男子一起探訪久違的南橫。


這是一段很有情感連結的路線,老婆實習的工作地點就是在梅山口的國家公園遊客口言心,這是一條牛郎織女的相會之路,實習的時間縱使不長,但年少時的情感總是那麼的強烈,而現在的柴米油鹽反而更透出了那一份真切,濃烈是好的,平淡是美味的。


平常開車很慢的朋友,在山路上卻是風火雷電,可能是興奮吧,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好奇讓他回腎上腺炸開了, 只要前面有車,他就想超車,完全變了一個人。


在天池,我們停留的比較多的時間,走了一段中之關古道,看到了「請勿進入」的告示牌,我們兩人互望一眼,我們知道,這就是一般遊客不會倒的地方,我們快速的遁入小徑中,一不會兒,我看到了山羌與我們對望。應該很久沒看到人類了吧,他忘記了害怕,或著牠的父執輩忘了和他說人的可怕。沒有這麼長時間對著眼看到活著的山羌,山產店桌上倒是常與其近距離接觸。不用擔心這這裡是你的地盤,我們只圖一個涼快,只想要休息片刻。


沿途有許多路段是管制的,因為還是有道路施工的工程車,在單向放行的路段,朋友和我心情都調整的很好,反正不能走就是休息,在山上有的是免費的冷氣,為什麼要急,如果開的很快,冷氣很快就用完了,如果開得很順,那不就少賺了。


心情是影響看法的主因,糟糕的事,解讀不同,竟也成了爽快的事。



在不久之前南橫有開放到天池,從天池到向陽這一段,是十多年未曾開通,這條路線是有趣的,沿途也有許多的步道和大山可以爬, 十幾年前在庫哈若辛步道上,隨行的同伴跟我說,完全不想看任何景色,只有看著我的腳後跟, 只有乳酸堆積及小腿快爆炸的肌肉, 那陡上的步道,想起來就抖。


每一個路段、每個步道勾起不同的回憶,這也難怪說老人只剩下回憶,不敢想像未來,交織纏繞在腦子裡的回憶總大過於未來,改天再帶妻小走一趟,製造讓他們值得回憶的場景與機會,讓我們能保有共同的回憶。


我們開了12個小時400多公里,從台東南迴回到台南,瘋狂的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