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27

D3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菩提道上的漫步課堂心得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3:108/9/27
離結束日:362天後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菩提道上的漫步課堂心得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在上課時,老師介紹了「安那般那法」,很巧的,近一年來,碰巧聽到了相關的呼吸方法介紹,因緣際會下,我也不斷地操練這種入靜的技巧。原本只是以為這只是單純的呼吸方法,想不到在老師的介紹之下才知道,『安那般那法』除了是呼吸的SOP,也是用來對治念頭來去,用來處理生命觀察的一套方法。隨、止、觀原來對應的不只是呼吸,更是能用來面對,那來來去去的念頭與不斷現前的境界。

老師在課程中拋出了一個問題,水在「流浪者之歌」這本書中中代表了哪些意涵?

「他向它學會了如何聆聽,如何平心靜氣地諦聽,如何心胸開敞地諦聽,既不煩倦,亦不希求什麼,既不批評,亦不亂提意見...」從這一段中,我似乎讀到的不只是河流,是唯美的空性,是包含萬物的『大道』,除了包容還有溫柔地接納。

人的生命像一條河流,表面像是不變的景緻,但水份子卻不斷地流淌著,時間的片段不斷在水裡流過,站在水裡腳下的每寸表面積都不斷的變化,腳下上一秒與下一秒流過的水已不是一樣的水,不斷變化像極了空性,一切似乎都有,一切也似乎都不在。河流是體察空性一個對象,河流也是最好觀察生滅的對象,看似一切沒有變化的河流,卻是不斷的變化,看是一切不變的實相,那內在也是不斷的變動著,而我們是否也是一樣?看似不變的入心,也在如流般地念頭漂來晃去?

誰是生命的導師?能夠洞悉生命的智慧如何傳承?在悉達多追尋的歷程裡,我們當然可找到一些些答案。但那畢竟是悉達多的體悟,就如同他見到了似乎得道的佛,但他深知依著相同的步伐,也無法複製智慧。悉達多最終發現:「真正的真理追求者是不能接受任何教言的!」。除非我們也試著去觀河聽水,並從河水的流動裡真確地體悟到它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否則我們還是一無所獲,那河水,其實就是看似不變又變動萬千的人生,沒有自己走一遭,沒有靜心體驗,外頭找的導師再高名也無法讓自己清明。

所以在悉達多在歷經各種世間混濁、貪愛、親情折磨經歷之後,他發現,在命運循環的圈子上,許多事情互相連結,在沒有真正了悟以前,會不斷地重演。 他終於領會,「所有的懷念、悲傷、善良、邪惡,其實彼此互屬,匯流在一起後,就是一條生命之河」。

悉達多從「擺渡人」和「生命之河」,看見自己流浪後各種生命的面貌。 他們互相聯繫 ,互相幫助,互相毀滅,卻又全部重新誕生,最後終於看見自己「統一」 後的生命實相。 他學到了簡樸、勤勞、良善,回來平凡安分做人, 不再對抗他的命運。 這種分離後的統一不就與『安那般那念法』一致?隨著念頭、止觀念頭,交雜的一切最終融合後完美合一而有重生悉達多。能認同生命巨流,充滿悲憫,充滿同喜,同流沉浮,而終能融入一體之中。」


2019/9/26

D2 自帶「悖論」的人生

前情提要:
可能是突然的神經打結,我要連續一年每天寫一篇文章,讓每天流經腦袋中的靈光乍現有機會用文字方式出現。逼自己在一切「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常」。
----------------------------------------------------------------------------


D2: 108/9/26
離結束日:363天後


今早上班途中在Podcast中,聽到了一句很值得讓人思索的話:每一種觀念和想法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自帶「悖論」。(別擔心不清楚這個名詞,底下註解有),也就是所有的論點都是正確的,但也都是因為這些論調立基基礎,讓人攻破。說白一點,你的優點就不是你的優點,成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這就像是電腦程式中,出廠時就植入一個Bug,那是能破壞自己的後門,從壞的一面來說是天生的原罪,從好的角度來看,這是唯一能重建自己的機會。但有多少人能真正重建,能瞭解屬於自己的「悖論」,能知道自己錯把什麼當真了?

每個人來到人世間不就也是如此?臨終前,有多少人是無憾而走,我們錯把生命以另一種方式過活,以世人或大眾的角度來過活,我們將這種邏輯錯誤當真,努力了一輩子。

仔細再探,若達官九品是「悖論」?若功成名就是「悖論」?若成為典範是「悖論」?那我們真的能因為找到那個BUG而完整自己?還是自帶「悖論」是宿命?跳不出「悖論」也是宿命?

註:悖論實際上就是一個邏輯錯誤:把一個假命題當作了真命題,並用它進行推理。

2019/9/25

寫作馬拉松 D1 開始日

D1 : 9/25
離結束日:364天後

昨晚打坐,突發奇想,一個念頭打了進來,不如每天來打一篇文章吧。這看起來似乎是個宣言,就像是喊了很年的減肥習慣,也不見得會做得到。就像是要自己一天背五個單字幾年後就成為英文高手,好像也常常半途而廢。不管以前的舊經驗,衝就對了。

那這一次的靈光乍現是為了什麼?管他的,就單純為了寫而寫,那種純粹單純,或許沒有目的的行為,會有更強大的行動力。一篇短文也無妨,讓自己一整天下來,有點能夠內化與反省,在「如麻絲亂纏」的一天生活中,理出一點吉光片羽。

就是今天,我開始我的「寫作馬拉松」,就算再累一天也要寫一篇,就算是生病一天也要擠一篇。不知能跑多遠,跑了就對了。

2019/9/20

「里山」,值得作為處事的自然態度

「里山」,對我而言是相對一個陌生的名詞,感謝在水雉生態園區工作的國小同學,這一次將這個主題帶進到學校來。當然我也腦補了一些資料。

<神祕的地球後花園>從這影片看到了屬於自然步調的樂章,各種生物不急不徐,草木依自己的步調自然生長。想對里山多點了解的人不容錯過這影片。


在爬梳這些資料的時候,浮現出幾年前接觸自然農法的過程,自然農法和里山的概念相當一致,也和近年不斷思索的人生概念也極為接近,在繕打至此時,自己也不禁會心一笑,笑著,以為自己有什麼創見,原來一直走在同一條路上。

身邊總是出現速成的廣告、立即見效的傳單,頭痛醫頭的片面與功利,在時間拉長,在加入夠長的時間參數,都會將整體推向於困境當中,農藥問題如此、人類藥物濫用也是、教育也一樣....。好像都一樣。

農藥的出現確解決的糧食產量及大規模種植的問題,但武斷地僅以人類角度來生產食物,也崩壞了生態鏈,食物鏈。被看似清理好的農田,優化該物種依存環境,當然提高了收成的產量,但是我們卻失去了滋養萬物的場域,我們要的是什麼?以為賺到其實是賠到?

肥料也補足了單一元素的養份,誰不想讓水果又大水甜,但偏見和有限的知識下,造成植物根系淺根,在土壤表面就容易吸收肥料的情況下,植物惰於往下深根。這或許又是與我們無關的事?又或許所有的一切早就影響到我們。

人在大自然面前,相較之下我們是如此卑微,也似乎因為卑微,我們奮力的想要改變大自然想要證明我們的能奈。但是因為這渺小的人類,通常只用一個世代的角度去看整體地球的生命,也常只關注一個季節而忽略整個循環,只有每次循環往來、周而復始之下終於會取得動態的平衡。

別以為我講的是生態,我講的也是教育,我說的也是人生。偏狹並非整體、單一也無法全面。

每個季節生命過程都缺一不可,別獨厚某種生物,別鍾愛某一季節,全部才是完整,完整的力量如此強大,自然的力道沒有人能控制。

「適度」是最難的,教育、人生、農業都是。適誰的「度」都不對,適「自然」的度,可能才對。

2019/8/31

好人壞人 三升四升


他是一個好人?他是一個壞人?就像是莊子故事小猴子『三升栗子』、『四升栗子』的故事。我們常因為這些喜、憂而起心動念。

當認定他是『好人』,其實表示你不知道他有壞的一面。看到他是『壞人』,就表示你也有不知道他好的一面。因為我們很少去看整體。因為小猴子不知道先三升、四升整體都一樣的。

好的特質加上壞的特徵,才是他完整的人格 ,別忘了,二元對立的加總才是完整。

下次看到一個你很喜歡的人,他一定也有很多我討厭的部分。出現下次看到一個你很討厭的人,他也一定有很多我喜歡的部份。如此訓練下,可以讓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樣貌,就像是小猴子若知道先吃三升或是四升都是一樣的,整體相同而接受,進而淡定而自在。

喜憂不攪動,心定而視微塵

2019/8/17

大無知PK小無知

愈來愈老,我覺得我是如此的無知,成就現在我,或許只是比較幸運與豐足。

面對行為態度不符合社會標準與價值的人事物時,我們匆忙地以『道德』、『正義』、『社會價值』回應眼前出現的一切。

那些不堪的學生,那些不符合禮教規範下的孩子,我知道他們很難讓別人接受,因為他們不討喜的眼神和態度,真的讓人不想親近。

但是我想問的是,我們都是一直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幹嘛?我們沒有一時半刻進入困惑中?我們一定經歷過困頓,甚至如果我們曾經一度生命中一團混亂,亂到連正常作息都無法依循常規,如果我們曾經有憂鬱到連自己都討厭的經驗,將這些經驗放大10倍或者百倍,或許就是我們眼前正想放棄那一位學生目前遭遇的狀況。

每個人身上都有相同的元素,偷懶、自私、勇氣...元素,元素包含的多寡不一形成不同的我們,看到那些學生不就是看到我們自己?

社會價值下,有好小孩壞小孩,
天地大道之下沒有好壞之分。

『神性』是存在所有的人事物當中,我猜若以神性的角度來看對待沒有亮燈的靈性。 他們都充滿神性。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人性,而不是只看到學生;我們可以看到靈性〈雖然他們常黯淡無光〉,而非單純看到學生的行為。

就如同克里希那穆提到的『以眼睛後面的眼睛看的世界,因為我知道我是多麼地無知』。

2019/8/12

完美公式

許多的科學家,用盡一輩子的時間與心血,發現許多大自然的定律,找出許多稱得上『顛撲不破』的道理,別人找到一條就不容易,牛頓先生居然找到三條。

除了科學,人們也不斷想要窮究出『世間通用的道理』。

或許,這些『人生通用的道理』早就被發現,一直被流傳,這些人生的公式看起來、聽起來都不難,或許就像『自由落體』的公式一樣式子不長,但是讓人困擾的是,在人世間絕對不會有真空的狀態,在現實中計算式加了許多參數,而且那些參數還交互影響。

所以,人生的公式可能有,但加入最難的是人際互動、親情、愛情、友情、還有內心的價值感、原生家庭背景之後,這個方程式就很難解了。

也就是因為加了這些東西,每道題解決就通通不一樣,應對的方式也截然不同,所以我們根本沒辦法教別人生命的每一道題,我們只能夠盡量陪伴、盡量給沒有壓力的關懷,這一條所謂的真理公式,或許能深植人心,或許朗朗上口,能但『境界現前』時,能化繁為簡的能力與反應就各顯神通了。

我自己呢?我找到了這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方程式?已能利用它解決所有大小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