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7

大無知PK小無知

愈來愈老,我覺得我是如此的無知,成就現在我,或許只是比較幸運與豐足。

面對行為態度不符合社會標準與價值的人事物時,我們匆忙地以『道德』、『正義』、『社會價值』回應眼前出現的一切。

那些不堪的學生,那些不符合禮教規範下的孩子,我知道他們很難讓別人接受,因為他們不討喜的眼神和態度,真的讓人不想親近。

但是我想問的是,我們都是一直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幹嘛?我們沒有一時半刻進入困惑中?我們一定經歷過困頓,甚至如果我們曾經一度生命中一團混亂,亂到連正常作息都無法依循常規,如果我們曾經有憂鬱到連自己都討厭的經驗,將這些經驗放大10倍或者百倍,或許就是我們眼前正想放棄那一位學生目前遭遇的狀況。

每個人身上都有相同的元素,偷懶、自私、勇氣...元素,元素包含的多寡不一形成不同的我們,看到那些學生不就是看到我們自己?

社會價值下,有好小孩壞小孩,
天地大道之下沒有好壞之分。

『神性』是存在所有的人事物當中,我猜若以神性的角度來看對待沒有亮燈的靈性。 他們都充滿神性。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人性,而不是只看到學生;我們可以看到靈性〈雖然他們常黯淡無光〉,而非單純看到學生的行為。

就如同克里希那穆提到的『以眼睛後面的眼睛看的世界,因為我知道我是多麼地無知』。

2019/8/12

完美公式

許多的科學家,用盡一輩子的時間與心血,發現許多大自然的定律,找出許多稱得上『顛撲不破』的道理,別人找到一條就不容易,牛頓先生居然找到三條。

除了科學,人們也不斷想要窮究出『世間通用的道理』。

或許,這些『人生通用的道理』早就被發現,一直被流傳,這些人生的公式看起來、聽起來都不難,或許就像『自由落體』的公式一樣式子不長,但是讓人困擾的是,在人世間絕對不會有真空的狀態,在現實中計算式加了許多參數,而且那些參數還交互影響。

所以,人生的公式可能有,但加入最難的是人際互動、親情、愛情、友情、還有內心的價值感、原生家庭背景之後,這個方程式就很難解了。

也就是因為加了這些東西,每道題解決就通通不一樣,應對的方式也截然不同,所以我們根本沒辦法教別人生命的每一道題,我們只能夠盡量陪伴、盡量給沒有壓力的關懷,這一條所謂的真理公式,或許能深植人心,或許朗朗上口,能但『境界現前』時,能化繁為簡的能力與反應就各顯神通了。

我自己呢?我找到了這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方程式?已能利用它解決所有大小困難?

2019/7/27

野台 憶歌仔

對於廟口歌仔戲的印象,小時候好吃的我,只有停留在戲台旁的「點心攤」,在我的記憶當中從來沒有完整看完野台戲。唯一比較印象的是陪著爺爺、奶奶看電視演出的『楊麗花歌仔戲』,那個時候年紀還小總覺得為什麼這麼囉嗦,一句話講完就好了, 為什麼要用唱的, 而且還用這麼奇怪的台語發音來唱?為什麼要用各種各式各樣的曲調來演譯?

對於身穿如此怪異服裝的表演 一點也比不上當時的小叮噹、 科學小飛俠、馬蓋先吸引人〈若知道馬蓋先表示你也有年紀了〉。

感謝同事介紹,昨天晚上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這場山西宮大型的野台戲讓我完全改觀,最重要的是兩旁居然有字幕,聽不懂,自然沒辦法了解其微妙的用字遣詞,雖然自認為對於台語的使用還算流利,但是少了字幕,根本很多一知半解聽不懂。

雖然晚上很悶熱,但是在戲台下坐著看戲時,讓我回憶了好多,小時候也和現在宜軒一樣坐不住,一樣看不懂。但現在有了字幕、有了人生閱歷,終於我看懂了,終於踏進包含豐富人生的劇情中,原來這樣精采,服裝精美、音樂性、節奏多元性、台語的優美...。當然也想起爺爺、奶奶。

重點,劇名是:我愛河東獅。
看著看著,讓我不自覺流下感同深受的淚。

讓我有深刻感觸。

感謝美好的一切。

2019/7/23

平常無常

常聽到「平常心」,一直以以總是認為平常心就是「日常狀態下的心境」。
最近才體悟出,平常心就是「無常心」,原來起伏不定高高低低的平凡加意外才是平常。

工作上、生活上,我們不喜歡大起大落的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不喜歡有太多無法掌控的事情,所以我們喜歡平淡的生活,喜歡簡單的生活。但是我們所認為的平常,根本不存在。我們所認為的平常,其實就是無常,就是把無常誤認為平常才有這麼多痛苦。

能擔保你明天出門能活著回家?能確定沒有意外找上你?

因為這一些每天會發生的事情,本身就有太多難以預測的大小變化,本質上就是無常。

試著重新以新的視角看每天大小事,這都是無常,也都是平常。

2019/7/22

長刺的人際關係

以下也是榮麟老師說的,整理了一下,以免時間久了,我什麼也記不得了。

面對別人加在我們身上的難處,通常有三種回應的方式

第一種是以牙還牙
第二種是劃清界線
第三種是寬恕

第三種是最難的,加害者原諒自己難,被害著原諒對方更難。
受傷害的人因為防衛,在受傷後會長出刺尖,那刺尖的鋒利是為了用來避免再一次的受傷,保護他的刺也造成自己和別人之間的隔閡。

這時候傻瓜是很重要的。必須要有人用傻勁,用一股無所懼怕的心去抱著帶刺的人,去擁抱那人際上的難堪與不自在,這樣才有機會軟化那一根一根的刺。一個傻子或衝動才有可能化解人跟人之間讓人不愉快的刺。

如果你知道有種更好的狀態,比現在更不尷尬的互動,那為什麼不努力?

餐桌上的心靈的戰爭


在佛教的禪院中「過堂」是一個很棒的訓練,過堂就是用齋禮儀與過程。

法師說明,志工盛給我們的飯菜,是不能挑撿的,通通接受的一種平等訓練。這一句話在我的心中繞了好多回。

生活當中不是也如此嗎?一樣會有許多沒辦法選擇的事情出現,一樣會有許多面臨在我們面前的各式情境,但我們常是挑著做,常是撿著自己喜歡的做,是否這是造成我們心靈營養不良的原因?我們如果都不挑撿,都所有的飯菜都盡量吃下肚,那這樣就是飯桌上的修練。但除了飯桌,哪一個地方不也都是修煉場?

這個時候我追著自己再問,如果色界如夢幻泡影,那為什麼要來迷霧之間?
如果什麼都放下來,如何再由色界的刺激感官當中,學會了解任何因緣的來來去去?如何去放下原來在意而最終過不去而的事情?

生命中最偉大的戰爭是每天在靈魂的斗室中奮鬥不懈。而斗室的奮鬥不會只在斗室,而是在飯桌上,而是在人世間,走出斗室,細察內在細微的波動,或許那才會是解決自己的方針。


2019/7/21

關係中的強弱

關係中的強弱

昨天工作坊中王榮麟老師提到 ,人和人的互動有所謂的『強弱之分』, 心裡面馬上os,我一定是家裡面弱勢的那一方, 因為屈於老婆的威嚴之下,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為了留下活命的機會,我只能不斷當著弱者,老婆一呼,我只能百諾,吭也不敢一聲。

但直到老師解釋之後我才知道,他所謂的『強弱之分』,和我所想的是不一樣的, 弱的人會需要別人肯定、需要別人支持、需要依賴。
強的人對所有的一切比較不在乎,沒有依賴任何人,但是也常常不小心傷害到弱的人。

經過老師這樣解釋,突然內心有一點點雀躍, 原本以為是家裡面『卑躬屈膝的弱勢』,突然間以這個角度來看,我竟搖身一變,成了『強勢的人』。

原來強勢的人要學會『同理心』, 多讓關係中弱勢的人能夠得到肯定。
原來弱勢的人要學會『 善待而不期待』, 才不至於在每次的不滿當中陷入痛苦的深淵。

想想,你是強勢還是弱勢?
管他的,不要挨罵就好。